本报特约通讯员(李尚义)悉尼综合报道“与基督同行”作为主题的圣体巡行由悉尼总教区主办的盛大见证信仰行动于六月十八日下午二时卅分开始,由邻近市中心地铁站的教会山的圣巴特里爵堂做起点,横跨市中心主要通路,进入省议会大街至圣母总堂前院
每星期日下到小堂口,做弥撒前的准备工作,除准备好酒饼、圣爵、圣体光以及铺好祭衣之外,还要照管两位辅祭儿童。弥撒结束后收拾整齐才离去。她无论干什么,总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
尝试回应,如围绕宗教与环保(2002)、伦理道德(2005)、公益慈善(2007)、城镇化及移民(2013)、弃婴收养(2013)、战时人道救援(2014)几个社会主题,还有围绕「传媒(2006)、依纳爵灵修
古时,两个辅祭员,在辅祭时怀疑杯中的酒是否是圣血,当神父举起圣爵时,鲜血不止,吓得辅祭员捣蒜式地磕头,磕得头破血流,匍匐在地,大声急呼我信主,我们信主的血!
4.辅祭应根据堂区习惯,提前准备好神父的长白衣、符合当日礼仪颜色的领带和祭披,以及弥撒经本、圣爵、圣盘、圣体布和圣血布、游行十字架、烛台、提炉和香船、圣水盅、酒水壶、毛巾、话筒等必要的物品。
圣依纳爵教导我们应具有全然接纳天主旨意的心态,如此一来,这内心平安的经验就会成为各项分辨的首要准则。现代人在理解和进行分辨时存在某些危险,他们过於强调心理因素,却忘记圣神是各种分辨的首要因素。
米凯利尼神父谈到最後晚餐中的杯爵。他说,圣史玛窦突出了一个独到的元素,即耶稣的血与罪的宽恕联繋在一起。耶稣的血将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
我的汉语水平还不足以做到百分之百传情达意,在此译引他的原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第一次读到了安提约基雅的圣依纳爵的书信,自此以后,他在《厄弗所书》上所写的一些话便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与其言而不践
南墙上是一幅泥塑,泥塑名是“圣依纳爵善终像”。二幅雕塑都完成于19世纪50年代,距离今天已有150余年历史。雕塑完好无损,栩栩如生,堪称雕塑中之精品。
答:我讲神操道理时,不用发明“神操”这一表达方式的圣依纳爵的方法。我作为一个隐修士,把操练当作一种圣经诵祷,即以喜悦的心情默想天主在救赎史上和每个人的历史中所行的那些奇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