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教友普遍缺乏传教意识的现状,郑神父把抓教友素质教育与培养教友福传热情,鼓励教友宣讲福音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这可能说明教会的修院陶成教育当中,继承教会传统音乐做得不到位,对于音乐方面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也还不够重视,音乐教育师资与设备较缺乏。
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牧灵经验的他说:只要有神父在教堂的告解亭里,教友们就会去办告解,而且久而久之办告解的人会越来越多,这种传统和习惯是要慢慢去培养的。
圣诞节的意义是邀请人们以更新的精神,接纳和给予爱,培养彼此间的分享,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因为耶稣以身作则为我们这样做了:他诞生在凄冷的山洞,睡在牛马取食的马槽,身上裹着单薄的破布…&hellip
培养对邻人的爱德,尽量把你自己和自身的禀赋与专业能力用来为大众的福利及真理服务,随时都准备好,「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你们要时常准备答复」(伯前三:15)。
沙漠之王:我想教会不是没有传教的意识,而是还缺少传教的行动,我们应该先培养一批传道员,让他们平时在教堂搞接待工作,专门接待教外朋友,回答他们提出来的问题,给他们介绍信仰;再组织一个常年的教友培训班,提高教友们的素质
他们在开展工作不久,就注意到本地神职班的培养,这应该是最彻底的本土化。到1945他们就培养出3位蒙古族神父和8位蒙古族修女。三位神父是:马元牧于1937年7月25日毕业于大同神学总修院。
第三十四条 宗教院校的任务是培养爱国爱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较高学识的宗教教职人员。宗教院校应当对受教育者进行宗教知识、宗教修持方面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
郑瑞平神父在这方面比较有创新,就是培养骨干教友。一个神父要想往外传福音,手下至少有五六个给你帮忙的教友,成为你的左膀右臂。真正做开这些工作以后,就不是五六个骨干了,而是越来越多。第三,营造传教的气氛。
高一、高二、高三,模考、模考、模考,或许学校安排多次的模考也正是要培养我们的“受打击度”。尽管这样,高考的失利还是给了我重重的一击。2002年高考,我以一分之差,与第一志愿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