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群岛国家,在文化、语言、经济和社会方面存在巨大的多样性。它也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圣神赐予印度尼西亚天主教团体的最大恩典之一,就是不否认多样性的共存。
这座城市近期也遭受宗教恐怖主义现象的打击,有人试图按照“伊斯兰国”组织的模式建立一个伊斯兰跨国组织,但印尼宪法中的五大支柱,即对不同信仰、文化、宗教和语言的尊重,成功地予以抵拒。
周守仁枢机于10月6日在意大利圣伯尔纳席华人天主堂主持弥撒与会者分为五个语言组别,郑小慧是唯一参与意大利文组的亚洲妇女,相比起去届(上届),本届意大利文组内的成员特地加入更多非意大利成员,“我参与的小组有来自秘鲁
通常教廷希望一种语言只有一个版本,那我们只能送一个去然后教廷审核通过才可以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弥撒书要两岸三地一起来讨论,希望有一个固定版本的原因。
早在16世纪,传教士来华传教,他们首先就是要熟悉中国文化,学习当地语言。那时天主教就其外在的结构,对教义的陈述,祈祷经文以及教会礼仪的仪式而言,使用的都是拉丁文,这就使牧道者难以施教。
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说,他认为沟通绝不能沦为人工化,沦为市场策略,沟通是一种心灵的反映,反映出爱的核心,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以看到核心的表面。
(论圣礼中的音乐16#)至于许多作曲家用本地语言所作的曲子,教会鼓励他们考虑是否可以将传统的拉丁礼仪歌调,为本地文字提供乐谱,而且这些歌曲必须经过地区教会主管当局批准。否则不得在礼仪中使用。
现场有神父可以多国语言,为年轻人办修和圣事。教宗还在那里听了一些年轻人的告解。
因为,我们这里教友念的藏文经文都是由外国传教士根据西藏藏文经文翻译过来的,藏文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教友们很会念经却不明白说的是什么。
在用不同语言向在场的世界各国朝圣者致意时,教宗谈到了今天也是宗座圣婴传教善会发起的儿童传教节。全世界的孩子们树立了强烈的传教意识、支持同龄人之间的团结合作项目。亲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