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宗教间对话’与‘宗教内对话’”
2019-05-21

无论是佛教教义中对作为终极实在的‘空’的彻悟,无论是印度教许多教义中对……‘梵我一体、我就是梵’的觉悟,无论是大乘佛教菩萨传统中对悲悯如此之广博、以致我们宁愿推迟自己的彻悟也要去普渡众生的觉悟,无论是希腊宗教、罗马宗教、孔子儒教之类公民宗教

学者之声
2017-04-06

有关中国的祭祖问题,我认为祭祖本身不具备迷信色彩,但是到了农村,有些地方就走了样,把一些理性的东西巫化了,让西方人感觉像是迷信,其实他们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例如:中国人祭孔子,那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利玛窦看到了它的本质

一位德国面孔的“中国老人”
2019-11-07

走进弥老的书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太初有道”的中国书法画,紧接著是一幅让人顿生敬畏的中华旗装圣母像;在圣像的对面,两幅卷轴并列高悬排开,一幅是孔子画像,别一幅是“爱”字毛笔画。

绝处逢生
2023-10-30

孔子也因为不明白死亡而叹息:未知生,焉知死!然而,经历了苦难、死亡,并光荣复活升天的天主子耶稣基督不仅揭开了死亡的面纱,而且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向死而生的新生命,新活法。

学者之声
2017-04-13

有关中国的祭祖问题,我认为祭祖本身不具备迷信色彩,但是到了农村,有些地方就走了样,把一些理性的东西巫化了,让西方人感觉像是迷信,其实他们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例如:中国人祭孔子,那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利玛窦看到了它的本质

继续降生的圣爱
2024-03-27

孔子叹息道:“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然而,天主子耶稣基督不仅降生成人,走近被罪恶奴役的人们,更派遣祂的门徒们“做天主”。通过圣秩圣事,主耶稣委派自己召选的神父和主教“做天主”!

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信仰起来——关于中国文化的“信仰困局”
2015-05-10

以原始儒家为例,傅斯年曾指出:特孔子所信之天命仍偏于宗教之成分为多。对此,余英时表示:这是一个坚实可信的结论。而从本文的角度看,这里宗教之成分为多,无疑也正是原始儒家更加贴近信仰的一个例证。

基督徒如何对待清明祭祖
2012-04-01

我们的祭祖虽然最起始的意念是要追本求始,孔子t推崇祭祖是想通过此活动培养孝道,但是不可不承认今日的祭祀活动带有很浓的宗教味道和迷信色彩,有意无意要通过对祖先的祭拜以求得某种护庇和赐福。

特稿:追求成全常思己过,欲获幸福莫论人非
2015-06-01

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圣经《玛窦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玛17:2),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著大意相同的话。

和教外朋友的一次长谈
2005-08-17

孔子的教育思想,仁爱、孝敬,至今深入人心;孙中山的伟大人格,谁不佩服?耶稣和他们比,更伟大、更了不起。他改变了世界的命运,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爱人是如此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