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样的期待在年轻人身上特别强烈明显,我的思绪转向他们,以及他们对这社会可以也必须付出的贡献。
传统的中国家庭,父母有着强烈的望子成龙的心理,对子女的培养倾注了毕生的精力。《百家姓》、《三字经》是旧时对子女幼年文化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传统教科书。
福传中华梦刘炎新是家中8个弟弟妹妹中的长子,自小就培养了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小时候他经常帮忙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们,长大后,他慷慨地回应了主基督的召叫,弃家修道,最终走上了祭台。
大约直到2014年的时候,这项工作终于有了年轻人接班,她才放下心来,老人家对教会的服务和工作仍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令我敬佩。
修女不会说别的,但简单朴实的“感恩”两个字,却流露出她那份强烈的知恩报爱之情,以及被治愈后的喜乐满怀。
然而宗神父满腔传教热火,胸怀爱主之情,强烈渴望成圣,不畏艰苦,不怕困难,不惧危险,经常独自奔波在乡间路上,如无特殊情况,几乎没有一天是闲暇无事的。
人很现实,虽然知道圣言的价值很高,但毕竟不如物质财富那么实惠,感受那么强烈。再者,反正信仰的价值是永久的,不在乎多等一会,先把经济搞好了,然后再来关注信仰,这是现代人很大的诱惑。
这种做法带来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成为震旦大学的特征。马相伯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他反对传统模式,不赞同它基于学生的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以及老师的传统式灌输。
“我很惊讶,她当时的精神状态一下子变得特别好,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她对于奉献的坚持和渴望太强烈了。要知道,在这之前,她已经昏迷了好几天,身体已经不行了。”闫红梅修女的姐姐说。
但是,尽管我们对性侵犯致以最强烈的谴责,我们仍不可鄙视神父伟大而又纯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