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辞去牧职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一直在影响着我,他说,作为一个教宗,作为一个牧者,我们不仅仅要用外在的行动,外在的言语去影响别人,而更重要的是借着祈祷和痛苦。
关于教宗述及喜乐、痛苦、不被理解、犯罪、服事、牧者: ✔你们要喜乐,永远不要悲伤。你们要做个喜乐的人,喜乐地为基督服务,即使身处痛苦之中,不被人理解,或自己犯了罪。
每一件令人揪心的灾难痛苦都有其复杂性、时效性,我们究竟从内心深处关注过没有?难道别人的忧愁疾苦病痛与我们没有一点关系?我们只求自己的平安喜乐?合乎耶稣的圣训吗?
我们不是说我们完全避开这一切,而是我们愈加深我们对他的爱情关系,他就愈帮助我们巧妙地对付孤独和其他什么的;我们愈屈服在他的圣心之下,我们就愈能体验到爱情、平安、喜乐和安全,尽管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人生的痛苦和苦涩
在耶稣受难的整个过程,她更是寸步不离的陪伴,直到耶稣手足被钉穿、肋旁被刺透,最终将灵魂交到天父手中,她皆亲眼目睹,悲痛欲绝,其撕心裂肺的痛苦使所有为人父母者皆不难想象的。
世界上的苦有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苦,所谓人生一世痛苦八九,谁也逃不了人生的痛苦;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凡受造之物,有喜必有忧,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是人与动物当面临的考验,谁也无法避免。
(参阅:路九2)一位二十世纪的哲学家提出这样的阐释:「痛苦就是绝对的隔阂,绝对的隔阂使得人求助另一个人,呼求另一个人。」
保禄宗徒还教训我们,应时常在我们身上带着耶稣死亡的痛苦,为使耶稣的生命,也彰显在我们有死的肉身上。
我们教友的祈祷有不同的意向,但都是为与主建立关系而祈祷:为光荣、赞美、感谢天主祈祷;为疾病、痛苦、灾殃、心里的挣扎等原因祈求天主;为悔罪、求宽恕、加力量而祈祷。
在提到那场残杀事件夺走许多性命、房屋倒塌、使人的希望破灭之后,教宗重申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个需要哭泣的城市,它哭得还不够,因为我们很喜欢把事情搁置起来,不去碰触历史、痛苦和本来可以是美好却未能做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