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教育当地语系化的回顾及反思》,以香港圣神修院近90年的神学培育,谈如何努力植根中国土壤,从多方面进行本地化的尝试;中国内地首位圣经女博士戎利娜修女的《扎根中国文化,放眼全球──探索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
梵蒂冈城(信仰通讯社)—我们全文刊登教宗方济各为今年十月十八日主日举行的二O一五年世界传教节发表的文告: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二O一五年世界传教节正值度献身生活者年,进一步激励我们祈祷和反思。
另一个重要活动是11月23日至26日举行的深具反思意义的会议:教会大会,这相当于一个更灵活版本的地方主教会议,大会主旨正是为了反思这25年的历史、现状、以及如何展望未来。
如同旧约禧年是对过去的赦免和对未来的重新开始一样,基督徒可以在这个禧年反思过去教会在合一方面的不足,立定心志走向合一。
✨属灵反思:“巴不得上主的人民都成先知!”(户11:29)我们是否嫉妒别人的恩赐?是否愿意在圣神内与他人同行,彼此成全?我们是否也在日常生活中因一点不如意就怨声载道?是否在困苦中仍能信靠天主的供应?
✨属灵反思:“我们尽管上去,必要占领那地方。我们必能战胜。”(户13:30)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常像那十位侦察者一样,只看到问题,不信靠上主的能力?
这篇文章不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而是一种思索,是我回国后在从事天主教会神学教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反思,希望藉此与各领域的学者展开更广泛深入的对话。
更为可贵的是,德国政府对二战的反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认罪、忏悔和道歉上,它在战争赔偿、战争纪念和历史教育等实际问题上也显示了极大的诚意。
第三类是以刊登宗教和学术文章为主兼刊政论文章的刊物,如1933年由蒙藏学校回族学生创办的《突崛》,其宗旨为唤醒中国回民,阐明回教教义,倡导回民教育,联络回教民族。
然而,在1950年6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马叙伦专门对闭门读书的教育予以批判:决不能重蹈过去所谓‘为学术而学术’的覆辙,忽视人民和国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