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曾经祈祷父免去祂的苦难和死亡,祂以大声的哀号和眼泪(希5:7-9),表达自己的不愿意。然而,最后,祂却选择了承行天父的旨意。其次,主耶稣接受苦难和死亡,是为了选择做自己。
祂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一句话是:“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路23:46),“完成了”(若19:30)。主耶稣复活后,升了天,回到天父的身边。主耶稣的复活升天,彰显了祂一生的价值和意义。
(参阅:卢四1-17)在新约里12.在耶稣讲述的一个比喻中(参阅:路十五11-32),「小儿子」想离开父家,到远方去(参阅:第12-13节)。
如果堂区是一棵参天大树,基基团就是该树上的无数枝干,愿我们藉着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奥体教会内信赖耶稣给我们的圣训:“我父受光荣,即在于你们多结果实,如此你们就成为我的门徒。”(若15:8)
儒教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实际上具有宗教的功能,它给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合法性,历代帝王都以内圣外王自居;它规定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秩序,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效地控制着整个社会;它也给社会的每个成员树立了道德理想与目标
不认父与子的,这就是反基督的。◎《若望一书》4:3凡否认耶稣的神,就不是出于天主,而是属于假基督的。你们从前听见他要来。现在已经在世上了。
就如活水象征真理与圣神,在默西亚时代,真正朝拜的人将在神及真理内朝拜父。
妈,我不能像您其他孩子一样,愿意陪您多长时间都可以,随时都能来看您,因为我是您唯一完全奉献给天主的女儿,就如耶稣曾经在圣殿里对其母亲说的:我必须要做我父的工作。妈,您知道吗?
在《圣经》中,耶稣非常清楚地教导:「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路6:36)。当一个人学会了指责自己时对他人就是仁慈的:「如果我能做更坏的事,那么我又凭什么去评判别人呢」?!
我们在痛苦的时刻很容易受诱惑变得沮丧绝望和自暴自弃,但这些痛苦时刻可以转变为恩宠的时刻,使我们恍然大悟,如同比喻中那浪子一样,重新思考而改过自新,渴望要回到父亲的怀抱里,并且踏上回父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