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位读者在来信中(见5月1日“信德”第6版)说“圣母的仪态容貌是什么样子,作者却没谈。”这使我感到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附上那帧圣母像供瞻仰。
3、慕道班的活动可以借多种方式进行慕道班的活动我认为应该是“双向互动式”的,即:拿出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让望教者说话,让他们谈体会心得,让他们欢笑哭泣,这样的慕道就是活的、富于生命的。
老人不假思索地谈起了她孩提时母亲对她的教育。她说:“这是母亲给我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在我刚刚记事的年岁,母亲教给我一支儿歌。”
祈祷礼仪中,教宗发表简短的谈话说:“基督是我们的和平,他使希伯来人和教外人修和,使他们在他身上合而为一,他在自己悬在十字架上的身体内克服了敌意,以他的死亡把我们结合在他的平安中”。
不知过了多久,弥散结束了,我依旧跪在教堂,朝拜你,与你谈我的心事。你静静的听着,不时露出笑容,从你那慈爱的表情,我才发觉自己的渺小、自私。
教宗向主教座堂内的神职人员谈的是玛窦福音第九章记载的耶稣所说的“庄稼多,工人少”的话。教宗向他们说:“我们看到神父的人数越来越少,工作负荷越来越重,大家很可能会感到疲惫,甚至灰心。每个人都说该怎么办?
然後,他谈到他对新书内容的感想说:这本书是对我们的爱抚,是拥抱我们,对我们的慈悲。注意,慈悲可不是坐在沙发上的一个美德!慈悲是一项行动起来的活跃美德:请看看教宗,人家可从不停步!
最重要的是你与他谈了好长时间,谈信仰,讲道理,问他今后的打算,你发现他还是一个不错的青年,你放心了,我们领了婚配圣事。你对我语重心长:你要有好榜样!那年你80岁。
首先,我们看到福音中多次谈到了永生。那我们要在心中自问什么是永生?我们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关于永生,对今天的现代社会来说,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问:教宗再次谈到了一个经常提出的主题,即隔墙的存在。在当前的情况下,无形之墙使我们想到以排斥来解决问题的方式。答:墙的议题在教宗方济各的牧职中多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