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们是信仰天主,降生成人的主耶稣基督,而不是信仰任何人。我们只是从其他人,包括宗教领袖身上接受天主的福音,他们本身并不是福音。
对和错,是事实、是天理、是恒久不变的,不是人们“投票”的选择,不是权威“定夺”的命令,而是在任何环境、人事和时间下,都不会变的标准。
“成为天主的子女”,不是按照我们人间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去理解,而是按照主耶稣基督,在天主圣三的生命中去理解。“成为天主的子女”,就是和天主圣三,圣父、圣子和圣神成为一个整体,分享同一的生命。
福音中的场景展现到葛法翁,门徒们愿意用他们的方法来阻止一个用耶稣的名驱魔的人,因为——他们确认——“他不跟随我们”(谷9:38),也就是“他不是我们一伙的”。
至少不是在我们所知的活人世界里了。我写这封信是因为有一件事情一直让我感到痛苦,那就是葬礼。这并不是说葬礼有什么不好,与亲人告别是有史以来最人性化、最富有诗意的事情之一。
信仰告诉我们,全能慈善的天主创造宇宙万物的本意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和平与喜乐;耶稣传扬的福音不是战争与仇恨,而是平安与爱心;我们基督信徒要为和平贡献力量,要为和平不懈祈祷。
可是,我今天依然追随他的脚步,走在这条圣召路上,不是我一个人在走,而是与他同行。现在我想同大家分享这个人——我亲爱的主基督,在我圣召历程中一步步地带领我。
你们要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明白所受的痛苦不是没有意义﹑不是徒劳的;在痛苦的背后,有一个美好的计划,一个爱的计划。这并非偶然。
11年里,家不是温馨的港湾;家不是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灯;家不是爱情的巢窝。有一次,曾德兰在一次争吵中忍无可忍,对丈夫说:“我要跟你离婚。”“离就离呗!谁怕谁呀?”张伯铎不假思索地说。
接纳并不意味着赞同或不赞同别人的感觉、行为和说话;不是保持中立的态度,也不是表达对别人同情;不是容忍别人的行为,也不是接受他人的恶行,更不是迫使他人变成自己。接纳意味着爱,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