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之前,这是教会的老传统,也是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概念。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教会福传工作单调,造成了落后的局面,例如:前几年每年领洗的新教友最多十几名,教友的新生婴儿领洗的也是寥寥无几。
我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梵二)后刚好成年,而梵二十分强调群众需要「充分、有意识和积极的参与」弥撒。
1970年,梵二礼仪又将碧岳十一世的弥撒经文加以改编,如同主日一样有三套圣经选读,分别在甲乙丙三年轮流使用。
也正是贯彻了梵二大公会议精神,真正体现了福传本土化的要求,才会有后来的喜人局面。 以教会音乐为例,曾盛极一时的教会民乐队,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在流行音乐和铜管乐队的冲击下,在多数堂口销声匿迹。
梵蒂冈新闻室发表公告指出:双方在亲切交谈中肯定了圣座和克罗地亚共和国之间现存的良好关系,以及在双方订立协定后关系更爲密切。
贝特尔首相随後也拜会了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圣座国务院与各国关系秘书长加拉格尔总主教也在场。
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这一切做好了,就会天下太平,就是天人合一,大同世界。这与《圣经》的整体意思完全一致。可见都是来自于上天的启示。
因此,方济各特别地将2015年12月8日圣母无玷始胎节(梵二会议闭幕50周年)至2016年11月20日基督君王节定为慈悲特殊圣年,在这一年中,教宗邀请我们一方面致力于默观慈悲奥迹,另一方面用心注视慈悲,
当前,在中梵关系正处于对话、协商阶段的关键时期,用这篇讲道的最后一句作为这次教宗讲道新闻的标题来予以突出报道,是否容易引起误解?是否需要小心谨慎些?希望引起相关翻译朋友们的注意。
2、圣母升天,靠关系还是努力?在庆祝圣母升天节时,我们不仅要问:圣母玛利亚的升天,是靠着她和天主子耶稣基督的“关系”呢?还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