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一一年十一月一日诸圣瞻礼,利玛窦得以入土为安,其遗体被体面地安葬在朝廷所赏赐的墓地,其西式坟墓和中式墓碑至今还是最典型的中西合璧。
我更喜欢在大殿里面,来回漫步,在静谧中,边念玫瑰经,边默思保禄所宣讲的福音的奥秘……我真的希望将来在我的墓碑上,写上这几个字就够了:他一生在中国教会许多地方,讲了许多遍保禄书信,是位中国教会的保禄专家…
他父亲最后的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能找到自己失踪的儿子……郑江在父亲的墓碑前,看着父亲的照片,想到梦中的与他牵着手散步的人,嚎啕大哭。
在我的遗嘱中希望在我的墓碑上用大字刻上:「生于基督、活于基督、死于基督、永属基督」。 虽然对于死亡我也有些怕惧,但是一想到死亡能使我和耶稣基督更密切地结合,就带给我平安、安慰和喜乐。
在树木葱郁、墓碑林立的陵园内隆重举行弥撒圣祭,带领青年们共同追忆先辈们的恩德,他们的精神激励着青年团体的成员们更加忠实履行自己的誓言,更好地去做主耶稣爱的传扬者和见证者。
还为这个士兵举行了很隆重的安葬仪式,并为他竖立了一块墓碑。追踪真幻的结果是:幻非幻,幻亦真!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人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复活的意义在早期信徒的生活当中曾产生极密切的影响,有关复活的实情写在他们的墓碑上,又写在基督徒逃躲大屠杀时藏身的地窟墙壁上,并出现在基督徒的赞美诗中,复活也成为在最初几个世纪辩道中最热门的题目(宗徒们宣讲的主题就是耶稣的复活
也曾有人问他,如果在他死后墓碑上只允许写一个字,那是什么?他回答,Priest神父。PaulDoyle神父是Dillon宿舍楼的牧师,他和海斯堡神父情同兄弟。
西安教区神职陵园内的让·德·米里拜尔(米睿哲)神父墓碑(本文部分资料、图片引自邓志辉、王军哲合编《一个法国老人的中国故事——法籍专家让·德·米里拜尔》,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注释:[1]音译的中文名字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