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那些罪人和不尊重爱德条约的人来说,即使是新约福音,也会变得衰老。最后,教宗勉励每个人汲取这位伟大的新的导师的教导,牢记天主的话总不会过时,总不会枯竭,这是教会始终保持青春的缘由。
当他以慈悲之心拉起被人们遗弃的罪妇,以怜悯唤醒死亡的独子,又以舍命的爱在十字架上交付自己时,他的人格魅力,就成了众圣人身上焕发出的斑斓光束。所以,一种完满人的生只有通过内心的充实和努力成圣来衡量。
最后,教宗引用圣路加福音所记载的罪妇悔改的例子,来说明上主的怜悯说:“为了避免误会,我们必须说耶稣的怜悯并不是把道德律搁在一边不谈。对耶稣来说,善就是善,恶就是恶。
圣女玛加利大在她的一封书信里这样写道:“这颗圣心是一个不会枯竭的水泉,从这水泉里不断涌出三条河流:第一条是为罪人流出的仁慈河流,带给罪人们痛悔和补赎的精神。
嫉妒这个罪不仅仅在基督徒的世界里被研究:也已经引起各种文化的哲人和智者们的注意。其基础是恨与爱的关系:一个人想让另一个人遭殃,但内心深处却想成为那人。
或许我们一些人会想:“可是我已犯了这个罪,这不会被宽恕……”请认真听。天主宽恕一切,天主总是宽恕。而这就是喜乐:被天主所宽恕。
三、耶稣为罪妇开启新生命的门,因为她懂得爱,且爱得多。耶稣告诉伯多禄必须宽恕七十次七次,而伯多禄自己则首先亲身体验了耶稣对他的无数次宽恕。耶稣为那呼求祂的右盗,开启了天国之门。
大赦就是这样一种慈悲,如同丰沛的雨水,深入人的生活并改变人,引导人向善、向爱、向兄弟友爱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恢复了人因罪而在某种程度上丧失的自我和人性。”
如是,人死后多数要到炼狱去炼净罪污,方能享见至洁至善的天主。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测、更无理由认为某人生前表现不错,死后定能直升天堂。
为获得全大赦,信友亦必须弃绝对罪恶——包括小罪——的任何依恋,并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妥当告解:信友必须个别地办告解,并完整地告明罪过(参照《法典》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