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经济的急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化和享乐主义的风靡也开始侵蚀着教会团体;教会历史中所沉淀的伦理生活准则一次又一次地被各种乱象所冲击,教会的声音开始被人们摒弃和无视;诸多地区圣召人数开始出现短缺,修生数量骤降,神职人员步向老龄化
他们到达朝鲜的边门,刚好遇到一位金方济教友,从他那儿听到朝鲜朝廷仍不断迫害教会的消息,也没有安全居所供神职人员居住。金大建考虑国内动荡不安、危机四伏,所以没有请高主教同行,但他决定一个人单独回国。
根据学者们的调查,大学生接触基督教的途径主要有家庭影响、朋友影响、神职人员影响、书籍影响等几个方面。
我的看法同梁家麟博士正好相反,中国教会主流是城市教会,而不是农村教会;基督教在中国未来的角色不是农村教徒(尽管现阶段在数量上是最多的),而是现代的新兴基督教群体:老板基督徒、知识精英基督徒和年轻一代的神职人员
所以台湾教会应该培养本地神职人员去真正地认识教会的传统,古老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一些古老的文献,古老的信仰作品。这就牵涉到能力问题,比如语言的问题,真正了解吗?能看懂吗?真正能把两者之间作合适的比较吗?
我知道她每天都要为神职人员和修女们念经祈祷。对所认识的修道人,不论本教区外教区,吃的,穿的,用的,都尽力予以帮助。
在大公教会中,不但有宗徒,各级神职人员、殉道者、男女会士、贞女与精修圣人因追随基督,服务社会人群,为信仰做了美好见证;更有无数的平信徒回应婚姻家庭圣召,一生矢志追随基督,热心侍主,在家庭和社会及人群中,
在教父中,我们可以简要地提到米兰的盎博罗削(339-397),他将好客作为神职人员的职责之一;金口若望(347-407)请基督徒将对穷人的好客理解为对基督本人的好客;圣本笃本人(480-550)在他的教规中指出
(AA1) 然而,教友福传的进行离不开堂区主任的推动与关心,是教友推动了我们今天神职人员的工作,也将是教友福传工作的深入开展,从根本意义上将会改变我们目前仍旧抱持“坐本堂”的传统管理模式。
香港意大利两地教友同心为周守仁主教祈祷宗座外方传教会神父于1858年来港服务,协助建设本地教会,待教区发展成熟后,交棒予香港神职人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