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甚至会是“一件消极的事”,如被迫去做,或只为私利。今天,人人都谈服务,每个人都说愿意提供服务。显然,福音谈的服务却是“另一回事”。这个区别在于“提供服务的动机和心态”。
有一件令我颇惊讶的:没有一部福音记载基督的复活是“如何”发生的。相反地,它们只间单描述那“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还黑的时候”,门徒所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一切。
“呼吸”与“生命”互相有着联系:“吸气”是我们进入这个世界时的首件会做的事,而“呼气”则是我们离开这世界最后一件会做的事。又好像心脏的跳动一样,呼吸是一个自动的功能,我们甚少会注意这个功能。
每次弥撒结束后,我都找神父为母亲献台亡者弥撒,也有些天真地为母亲凑弥撒的台数,这样每次从教堂出来,满身的轻松,淡淡的愉悦,像是为母亲买了一件她喜欢的衣服,为她买了她喜欢吃的,并且看着她吃到了嘴里。
我认为这是一件能充实和使我们的存在得到圆满的事。因此,认识耶稣基督,度他的生活,与有同样信仰的弟兄在共融中生活和宣讲天主带给每个人的这一喜悦和自由。
因为有了诚信,他们就用不着整天提心吊胆地深怕被谁忽悠,用不着总是在买东西时费尽心机地琢磨一件商品的真实价格,用不着总是害怕吃了什么“问题食品”而是担惊受怕。一句话,诚实让瑞典人活得很轻松。
不过,每当我在一座座雄伟的大殿前流连忘返、在一幅幅绝妙的壁画下扼腕惊叹、在一件件精美的宝物左右目瞪口呆之际,我也止不住地问自己:这一切在我和天主的关系之间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大陆经过长期的阶级斗争和十年文革浩劫,圣堂被拆了,神父劳改了,三、四十年不曾参加过一台弥撒,或领过一件圣事。按常理而论,在这种情况下度生的教友,应该早已背弃了信仰,或至少不再把信仰放在心上才对。
想到全世界各地的教友团体今天都聚集在一起举行弥撒圣祭,聆听这个有关真理和救恩的福音,这实在是一件极美好的事。天主是仁慈的爱。
耶稣在葛法翁那一天,他进了犹太人会堂教训人,并在会堂内行了一件叫众人非常惊奇的事,就是用权柄驱魔。然后,到西满和安德肋的家,医治西满的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