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释说,在这位外邦人宗徒的笔下,祈祷是天父和耶稣基督强烈临在我们当中的果实,是天父和圣子的神的行动。教宗特别解释了致罗马人书,他说,在祈祷中我们能够敞开心怀,让天主支配我们的时间。
他期待台湾社会能发挥爱心多多捐献济助穷苦无依的病患,在爱中服务他人,把信德的动机放在基本和中心的地位上:耶稣基督是在病人身上,服侍病人就是服侍耶稣基督。正是所谓视病犹亲的精神。
那被吊起的无辜小孩,不正像被钉起的耶稣基督吗?
在这救恩事件中,我们参与了耶稣基督的死亡和复活,成为新的受造物、教会的肢体。这就是为什么最初这三件圣事是在慕道期结束时、即通常在复活节前夕同时举行的。
其实“避静”一词源于耶稣基督,出于《圣经》。它是一个拉丁语Secesus译为“退省”、“退隐”、“避开尘嚣”、“静修”等。
教宗请青年们“因在基督身上建造自己的生命而受人轻视时,不要颓丧”,因为“坚强的信德必须经过考验”,我们对耶稣基督的信德必须常常与缺乏信德的人相对照才能够坚固不摇。
可是在我的内心里,我只属于耶稣基督。”此刻,让我想起圣奥斯定说过的一句话:“找不到神,人心不得安宁。”
将临期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小而言之,是指耶稣基督诞生前的一小段时期。
但以整台弥撒来说,就有礼仪-教义的问题,因为圣道礼仪和圣祭礼仪同为一体,主持者是耶稣基督本人。主礼司铎或主教是以耶稣基督的身份行事。这是神学-礼仪的事实。
在天主子主耶稣的启示中我们更知道,人生命的更新和成长是回归天父,活出天主在耶稣基督内给予我们的生命。这个新生命不是人的努力,而是接受天父白白赐予的天恩,特别是在耶稣基督的圣体圣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