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在今天仍然是一条上坡路:必须克服自私的高山,不能掉入世俗和消费主义的山谷。主啊,我想去白冷城,因为那是祢等待我的地方。我意识到,躺在马槽里的祢是我生命的食粮。
我们的前面摆着两条路:世俗的精神及它所提供的各种诱惑;或是圣神及他的圣德。当我们领受圣神时,一切都好似很容易。我们的精神高昂,拥有许多渴望,愿意为天主做许多事。内心充满平安与喜乐。
应当知道,我得救,并不是由于善神提供给我的美好思想;我受罚,也并不是为了魔鬼、肉身、世俗提示给我的邪恶念头,天主要问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我是否努力与无限尊贵的天主结合为一。
而教会传统灵修中:世俗、肉身、魔鬼三仇,其根本就是不就是欲望吗?所以初期教会,才有了为战胜三仇而避世独居的隐修士。
然而,我们总是渴望享乐、成功和世俗,以那吃不饱的食物为生,留下内心的空虚!上主藉依撒意亚先知的口说,牛和驴认识它们的槽,我们作为祂的子民却不认识祂,我们生命的源泉(参见:依一2-3)。
为爱而生(圣诞节)“的确,天主救赎众人的恩宠已经出现,教导我们弃绝不虔敬的生活,和世俗的贪欲,有节地、公正地、虔敬地在今世生活,期待所希望的幸福,和我们的天主及救主耶稣基督光荣的显现。
同样危险的是,走较容易的伪教会道路的诱惑,采用数字和民意测验的世俗逻辑,依赖我们的思想、计划、结构和“重要关系”的力量。
请祢保护他,因为他是属于祢的;虽然他已弃绝世俗,但毕竟身处尘世。请帮助他抵抗一切诱惑,把他荫蔽在祢的圣心内,保护他;当他为众灵魂奉献一生,但似乎感到白费心机,因而感到孤独和痛苦时,请安慰他、保护他。
当然,在这些显现之前,福音已经传到那里,但不幸的是,它也伴随着世俗的利益。往往不是采取本土化的方法,而是移植和强制推行已有模式的草率做法—例如欧洲模式,对原住民缺乏尊重。
[3]但通常我们的存在常常宣扬世俗,唤起许多愚蠢的事情,奇怪的事情,他说:“不,我们所有的存在必须宣扬福音”。然后他决定定居在遥远的地方,在静寂中大声宣扬福音,生活在纳匝肋的精神中,在贫穷和隐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