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信友们“回归”堂区,回到你们的“家”,以做生命的顺服、心灵的皈依;持开放态度,让圣神引领自己,因为“我们越是谦卑地让上主的神引领,就越能超越互不理解、分裂和争执,成为令人信服的合一及和平的标记”。
刘主教少年时代领洗皈依基督,青年时代加入修会,接受了耶稣会的严格陶成训练。他早把个人的小家置之度外,而将修会和教会大家庭视为核心。
教会追思亡者的传统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常在向外教子女稍加解释后,他们都能接受按天主教方式来追思亡者,而教会优美庄重的礼仪确能帮助外教朋友心生安乐,让他们不再为如何尽孝而烦恼,甚至令他们就此对基督福音产生兴趣愿意皈依也未可知
这句话是悔改与皈依的核心表达。【申命纪30:11】“我今天吩咐你们的这诫命,为你们并不太难,也不是离你们太远的。”历史背景:这是梅瑟为以色列人解除恐惧的劝勉。
事实上,为炼灵作「善功」的道理首先要求在世的人忏悔、更新、行善和皈依天主;否则的话,这些善功真的很容易流于「形式主义」或「交易主义」炼狱的思想自古以来便已存在于罗马公教会之中。
mdash;基督文化有所认识,尼采使我感到有必要了解他批判的到底是什么,雅斯贝尔斯使我体会到一个作家在基督宗教的遗产中可以有多么自由、舒适……我对西方文化的浪子艾略特、奥登皈依的故事早有所闻
赖神父认为,对中国社会的福传工作,如果能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着手的话,会让中国文化对福音的接受度提高,熟悉度提高,从而皈依的可能性也相对提高。否则,中国人常常把教会当作一个外来文化加以探讨。
同时,这也成为请人皈依的迫切呼吁:你们要从窄门进去,因为宽门和大路导入丧亡;但有许多的人从那里进去。那导入生命的门是多么窄,路是多么狭!找到它的人的确不多(玛7:13-14)。
公元三一二年西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皈依了天主教。次年与东罗马皇帝联合颁布“米尔诏书”,准许信仰自由,迫害才告终止。君士坦丁大帝统一了东西罗马,使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是为罗马政教合一的开始。
最后,让我们藉着神圣慈悲礼仪庆典的举行,特别为众人的皈依祈祷,并使我们每位基督信徒在这耶稣复活的第八日,更能体验祂死亡与复活的意义,生命得以更新,分享救主的平安与喜乐,见证神圣的恩宠与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