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契约、博爱,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平等观、普天之下皆兄弟的博爱观……基督宗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
中外学者一般认为,现有的宗教对话观主要有三种,即宗教排他论、宗教兼并论和宗教多元论。通过考察近些年来的研讨进展,我又概括出两种新的宗教对话观,即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
与会者观看了一部简短的录像片以表示对怀特海夫妇的敬意,录像片简述了他们四十多年来与研究院的友谊,这是一条扎根于“情感、灵修、心理和实践”上的友情连线。
然而,当时修会生活的松散让他感到失望,他渴望一种更有默观深度,生活更简朴的生活,甚至一度考虑加入更为严格的加尔都西会。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567年,他与比他年长27岁的大德兰相遇。
请不要无视耶稣基督临终时在十字架上的呼喊:“我渴”(若19:28),祂渴望我们切实地领受祂的身体,因为“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复活”(6:54)。
一词,是因教会分化后,各自信仰的核心仍然还是天主圣三的根本,始终没有改变过,没有真正地分裂,这也是基督教会重新合一的共同基础;因耶稣讲过“派遣我來者的旨意就是:凡他交給我的,叫我连一个也不失掉,而且在末日还要使他复活
最近这几年关于堕胎的观念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堕胎不再是很严重很丢人的事情了,很多的女孩子在电视,报纸,甚至是有些公共汽车上名目张胆的看到堕胎是多么轻松的一件小事,有句很流行的广告语:大夫,开始了吗?
当时有一个名叫斯特凡诺·马德尔挪(StefanoMaderno,1576-1636)的天才雕塑家在观看了圣人的肉身之后,用大理石雕刻了据说是和肉身同一个姿势的塑像。
每当校园内到处是观球的球迷,南本德城市的各大宾馆都被球迷爆满,学校停车场停满了各地开来的房车,校园里随处可见电视转播车的橄榄球季时,那幅圣像仿佛正是在祝福这群快乐到High的球迷。
主教会议、主教团及司铎谘议会架构陆续成立完善了;实现神职本地化的同时,铎职和男女修会生活获得了更新;平信徒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逐渐表现出来了;梵二更强调旅途中的教会,重视天主子民的角色;基督徒的灵修观和对圣经的重视都有了重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