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一,18)飞翔中似乎看到哥耳哥达山的十字架下,玛利亚把自己死去的独子抱在怀中,唱出一曲:“痛苦之母”,米开朗基罗的Pietà,母子生死间的离歌!基督的死标示着整个悲剧的中心!
一九五零年,教宗比约十二世颁布《广赐恩宠的天主》宪章,公布了“圣母蒙召升天”的信理:“无原罪的天主之母,卒世童贞玛利亚,在完成她在尘世的旅程之后,灵魂肉身一起被提升进入天国的光荣里”(DS3900-
复活的基督的圣神,求你安慰我们,使我们在痛苦中成为兄弟姐妹,求你使医者的手充满了慈悲之母圣母玛利亚的爱与温柔。
请想一想圣母领报的情景,假设圣母不是每天沉浸在祈祷中,怎么会蒙受天主的格外眷顾和召叫,而成为天主之母呢?圣母绝对不是在闲聊张家长李家短的时候,突然蒙天使显现!
作者最主要的巧妙编辑手法包含:将历史人物洗者若翰(6-8、15)穿插进入诗歌之中;对立表达旧的(梅瑟)和新的救援秩序(基督)(17);引入「信仰」的主题(7、12-13);强调启示的思想(18)。
知道了耶稣就是“默西亚”,就说明自己跟对人了,找到了天主的救援了。
4世纪,在耶路撒冷,已有把海伦娜皇后(君士坦丁之母)所发现的十字圣木,于圣周五作公共朝拜的礼仪。b.9世纪,罗马开始在朝拜十字架时,咏唱苦难歌及三圣颂。
独子之母,殊福贞女,内心痛苦,谁堪比汝,甚矣哀哉莫可语!领:主,基督,我钦崇祢、赞美祢(Adoramuste,etbenedicimustibi)。
如今正是救恩的时日(格后6:2)我们可不能错过这个召叫机会,抓住耶稣的救援时机,悔改皈依,才是真的明智者。
除他以外,无论凭谁,决无救援,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字,使我们赖以得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