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会从幻想中摆脱出来,会对真理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远古时代,印度人民这样祈祷说:‘请将我们从不现实带向现实,从黑暗引入光明,从死亡带入永生’。
他吁请学术工作者“谦逊寻找真理,确实真理。”他希望那些在政府工作的人,共同合作为城市谋求公益,使之成为更人性及和谐的地方。”这因而表明“基督徒思想不是相反自由,但迈向更大的满全,并以爱的文明来实现。”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以教会的自由为主题,他说,伯多禄的职务是自由的保障,就是说他的职务完全符合真理,符合真实的传统,如此使天主的子民保持信德与道德,避免错误。
像是饥渴者狂饮清泉一般,感受着那种畅快的滋味,用生命诠释他们所信仰的真理。在足足半年多的时间里,母亲千方阻挠,他常常在半夜被摇醒:“你一定要去修道的话,我就天天这样,不让你睡觉。”
眼前,他们维护着那些最早的教父、使徒和殉难者们所维护的天主的真理的纯洁性,庄严而纯正地保存着基督的形象,以备一旦需要,就把它显示在尘世的动荡不定的信念之前。这是一种伟大的思想。
这就是谦逊,是对我们共同脆弱的认知,这种内里的认知,对于判断真理和正义也是必要的。耶稣对那妇人说:“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若8:11)这一句反映出,法律不仅被废除了,而是写在人的心中!
只有真理本身,才能经受得住历史洪流的考验!大浪淘沙,剩下的,就是金子。教堂也表达西方人的科技及文化艺术。建筑任何一座高大宏伟的教堂,都需要高超的科技水平,装饰一座教堂,更需要非凡的艺术才能。
正是在这里,真正希望之门向我们打开:如果连天主子都不选择自给自足,那么我们的干渴——对爱、对意义、对正义的渴求——也不是失败的标志,而是真理的标志。这真理似乎很简单,却难接受。
天主愿意所有人都获得救恩,并认识真理。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获得永生(若3:16)。我们求天主垂顾这众多的庄稼,派遣工人,前来服务,向一切受造物,宣讲福音。
必须在国家的意识形态下去服务于国家并不符合耶稣基督教导的真理。真理的批判性原则在这里并不适用,国家没有任何理由也不具备任何资本可以使自己凌驾于教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