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下午17:30分,圣堂内装饰一新、张灯结彩,在传统的晚祷诵经声中,教友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两位司铎前有序告解,期待着心灵的圣洁,以迫切渴望的心情迎接救主耶稣的到来。
作为基督徒的我,二十多年来,我内心的最深渴望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为我所信仰的天主作见证,好使众人都能得到天主的救恩。从去年,我走路去教堂就非常艰难,医生诊断我的膝关节需要手术。
她从小就已经感到了苦身克己的渴望。到了生命的末期,这种渴望又炽热地复燃起来,她一再请求长上厉行苦工,可从未获得批准。1898年5月5日,她响应基督的召唤,入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
外方人的加里肋亚啊(玛4:15;依8:23):你是复活基督的视野,是教会的视野;是相遇的强烈渴望……让我们起身行走吧!
这本书道理虽然很深,但译文相当通顺,很直观地展现了小德兰拥有的十字架的智慧,她将十字架、爱、痛苦、贫穷全都融合在一个渴望中,只为中悦天主!
前几天放假回家,侄女沛沛拿着风筝非要我和她一起去玩,看着她渴望的眼神,我便放下手中的书本,和她一起到村外的麦田里放风筝。一到村外就看到了田里大大小小的身影,有很多大人陪着孩子,也有些孩子是自己来的。
人生于世渴望美好的生活,追求事业的成功,以辛勤的汗水赢得相应的报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如果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一生的信仰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大多数人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就是这种困境的真实写照———先是渴望亲密,又最终拒绝亲密。婚姻往往成为了亲密的敌人,最后只留下牵引、责任、限制与操纵,成为苦恼和沮丧的来源,这大概又是人的根本处境。
藉此机会,隆巴蒂神父不但回顾了教会在中国的传教历史,而且提到教宗方济各屡次表达渴望对话与相遇。他说:教宗正在让我们习惯於很自然地谈论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发展这种关系的愿望。
对于那些渴望更加接近天主的人,在善与更善的选择之间徘徊不定,成了另一种让人不容易分辨的陷阱。耶稣会倡导的更的灵修,就是帮助人更加亲近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