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复活蜡烛作为逾越奥迹的象征,在八日庆期中始终置于祭台旁,其火焰代表复活的基督是“世界之光”(若望福音8:12)。这一象征物在礼仪中的持续存在,提醒信友复活的恩典贯穿整个庆期,乃至信友的一生。
这是人类历史的每个角落都被复活之光触及的时候。如果基督能够一直降到那里,就没有祂不能拯救的。即使是我们的黑夜,即使是我们最古老的错误,甚至是我们破碎的关系。
圣言:「启示之光」(4-5)「圣言」不仅参与创造工程,更确保所有受造物持续地生活与存在。
文化和文明有时候在用法上混淆不清。于是有学者提出区别,文明偏在外,凡是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生活上的表现,以及工艺与科学的成果,可以认为是文明的表现。
让国家的界限、经济和政治体制、广大的文化、文明与发展领域向基督的救赎神能开放!不要怕!基督知道人心中有什么!只有他了解!他不单单呼吁,而且自己首当其冲,身体力行。
但应该说,西方真正了解中国哲学文化遗产的开端始于殷铎泽神父——将中国文明的最根本组成部分从中文翻译成拉丁文的第一个人。其作品问世之后,汉学研究得到极大关注,孔子著作也随之被翻译成其他几个主要欧洲语言。
李神父强调说,举办本届运动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磨练心志;本届运动会的宗旨是:文明比赛,顽强拼搏,真实较量,发展团队,力争上游,见证信仰,重在参与。
学期终了,即掌握了人文主义文明的真正知识。这就是由古老的智慧文告产生的人类的真正价值。
陈一筠认为,与传统模式相比,它文明得多,进步得多,也脆弱得多。富裕考验人。经济的发展,实实在在考验着人的素质的提高。当人没有建立起自律能力的时候,他律却松弛了。
古今中外多少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宽容程度,决定了这个社会这些民众的文明与和谐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