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包括与天主和好,及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和睦相处与接纳。再者是不断地将信教的目的——光荣天主——放在教友面前。我们知道当耶稣离开这世界时,他最关心的是他的门徒能保持合一。
“艾滋病”是不被理解和不被接纳的传染疾病,也让所有愿意帮助、接触它的人变得不被理解,甚至遭人歧视,如果没有主的恩宠和安慰,我无法接受“艾滋病”,更没有勇气去关心那些艾滋病患者。
这进程有赖于接纳、陪伴和聆听的行动来加以巩固。教宗方济各称,接纳他人等同于亲近关怀、向对话敞开、耐心友善,而不予以谴责。
这些是接纳的举动、是「我们蒙召表达的福音精神」。接纳能激发团体感,拒绝则助长自私心态。教宗指出,当天活动的见证洋溢着「莫大的希望之情」。「生活往往没有善待你们,反倒经常向你们展现出残酷的一面。
播种与收获教宗指出,在四旬期内,我们蒙召“通过接纳天主的圣言来回应天主的恩典,这圣言使我们的生活结出果实”。教宗写道:“这个播种美善的召唤不应被视为一个负担,而是一份恩典”。
这个举动表达了儿童特别受耶稣的宠爱,同时也邀请我们接纳耶稣的这一邀请,即要变回到小孩子,才能进入天国及明白救赎的奥迹。为耶稣圣婴像鲜花的4位儿童,两位义大利人,一位西班牙人,另一位是瓜地马拉人。
因此,他鼓励接纳移民,因为正如教宗所说,与移民的相遇是天主启示的时刻。教会“此刻走在同道偕行的旅途中,这也是一种移动”。枢机最后说:“接纳尘世间的许多旅人,是在旅途中携手共进、走向天乡的一种方法。”
上主由赤子幼儿的口中得到了接纳与赞美。第三镜头,是看到世界各国的少年,向圣婴耶稣献上圣诞花时。当执事拿去覆盖在小耶稣身上的白色布盖时,整个大殿灯光通明。
贝尔格里奥教宗将近12年的宗座牧职及其关键主题,似乎浓缩在这12天的旅行中,也就是:宗教对话与和睦共处、社会修和、气候变化及其毁灭性后果,以及在经济成长和科技发达与各民族人性、社会和灵性的发展之间的平衡;还有福传、接纳难民
而正是这种悲伤,如果以真诚的态度去接纳,会成为悔改的起点。《福音》并不教导我们否认邪恶,而是将其视为一个为重生的痛苦契机。接着,耶稣加了一句困扰我们但使我们思考的话:“但负卖人子的那人是有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