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培训班有以下几个特点:时间,为期一个半月,是以往两届所不及的;内容,从国情政策到组织管理,从心理学与信仰到基督教神哲学,从牧灵福传到婚姻独身等,真可谓博大精深;师资力量,有学者教授、专家博士、神职人员以及平信徒
圣本笃及其会规曾经影响了整个基督教世界,比如,中世纪的欧洲。即使今日,一些修会还在使用“本笃会规”。本笃会士不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修会,不像其他国际修会那样拥有一位最高元首———总会长。
她建立濒死者收容所的意图,是希望这些人死得有尊严,而并非像某些人所猜想的那样,是企图劝说印度教徒皈依基督教,或者要他们以认可基督教义,甚至罗马天主教义来换取食物和庇护所。
如今上海、北京、广西等地的一些基督新教团体已经开始举行清明节追思礼拜,实际上是在摸索适合中国基督教本地化的途径。
我们科的主任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即国内所称的基督教),而责任主治医师是一位佛教徒。另一位主治医师和我一样是一位天主教教友。这样特殊的科室,我不知道在中国是否能找出第二个。
第三代人的著作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基督教制度化的时代在那时已经开始了。这些书信是从口头宣讲福音转化成文字记载的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
“基督教颂扬信、望、爱三德。有了信仰,相信灵魂不死,就有永生的希望。有了信仰,上帝就在他心里了,上帝是慈悲的,心上有上帝,就能博爱众庶。”
在利玛窦神父自己的笔下,他如此说:我希望由于保留这样的记录而使我们耶稣会进入中国这个闭关多少世代的辽阔领土以及从这个高尚民族所采摘的第一批基督教果实的故事不至湮没。
但她相信,因果法则(佛教称之为“因缘”)要求我们避免种下任何可能的恶因,博爱原则(基督教称之为“爱邻人”)要求我们关爱每一个人的生存。
「我们认为当地基督教的存在重要的是其质量,我们这么说不是因为现在人数很少。我们一直这么认为,哪怕是它占北部首都人口一半数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