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张充仁与土山湾
2008-10-30

20世纪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张充仁,他是我国近代雕塑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画家。无论素描、水彩、油画、国画、连环画和摄影,还是翻译、教育均有建树的一代宗师。

天主经注释(二)
2009-01-12

(依49:15)天主母爱的怜悯特别在希伯来语“rabamim”上表现出它的魅力,按语言学,这个词的意思是“胎”(womb),不过近代多用来表示天主对人的怜悯,即天主的慈悲。

康熙与路易十四开启中欧交流
2009-01-20

近代欧洲开始与中国发生直接联系,要从16世纪传教士的活动说起。当时,耶稣会士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报告带回欧洲。

劳动、死亡和疾病
2010-01-08

只是到了近代,才有少数的人懂得,劳动不应该成为人生中的苦差事,也不应该把它视为服苦役,而应该是使所有人联合起来的共同事业。

《基督教文化学刊》征订
2019-05-21

近代以来的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与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范型。其科学、人文以及社会体制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基督教的内在精神。因而国人所谓的“西学”,在相当程度上正是导源于基督教的观念、学说和文化。

教友也要"治穷致富"
2006-12-02

纵观中国的近代历史,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贫困落后的就要挨打”。做为一个基督徒,我们崇奉的是最高信仰,我们服务的是最小的弟兄。如果我们因懒惰或不务正业而导致家庭贫困,那简直是在犯罪。

为什么杭州有卫匡国神父的墓地?
2011-01-24

1654年在德国出版的《中国新图志》,被近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所推崇,他称:卫匡国为中国地理学之父。可以说,卫匡国也是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

教会礼仪年简介
2003-07-08

「礼仪年」这个名词也是在近代才被采用与固定的。在梵二大公会议前的礼仪运动中,曾有一些礼仪学者以不同的名称,来讲解礼仪年。此名词首次在第十七世纪时出现,之后藉盖郎惹神父的十五册巨著「礼仪年」传布开来。

近代中国天主教传媒
2006-10-14

它是近代上海,也可能是近代中国第一份公教报刊。1898年它与《格致新报》合并为《格致益闻汇报》,又过一年,改称《汇报》。至1911年辛亥革命停刊,历时32年,一直由李问渔任主笔。

教会礼仪年简介
2007-01-05

“礼仪年”这个名词也是在近代才被采用与固定的。在梵二大公会议前的礼仪运动中,曾有一些礼仪学者以不同的名称,来讲解礼仪年。此名词在17世纪首次出现,之后藉盖郎惹神父的十五册巨著“礼仪年”传布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