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友培育和陶成的重要性:福音中关于葡萄树及葡萄枝的比喻,使我们在教友生活和使命的另一层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要求灵性生命的不断成长和成熟,并常结很多果实。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园丁。
左侧的秦岭山脉层峦叠嶂逶迤绵延,右边的田地里一溜溜的葡萄树,茎蔓上垂吊着饱满的葡萄串儿。忽然眼前一亮,不远处一块蓝底白字上写着圣母山。路牌的箭头指向秦岭深处。
教宗鼓励神父和修会人士:“有时候,作为主人葡萄园里的工人很疲惫。工作越来越多,要求及问题也陆续出现。
自此,上主的葡萄园里又多了八位得力的“工人”,北京教区司铎团里增添了新鲜的血液。新铎们从主教手中领受祭衣,然后由家人亲手帮他们穿上。他们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又饱含着幸福的神情,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
三年前,刘玛利亚家里不仅有10亩地,种有很多枣树、葡萄,还惦记着出去打工。就想多挣钱,比谁都富有,几乎整个身心都钻到了钱儿眼里。
各色人众,主日天同进一个圣殿,同领耶稣圣体,齐声高唱阿来路亚,真正体现了耶酥是葡萄树,我们是葡萄枝。我们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深刻体会到了普世教会和天下教友一家人的说法。
“祈祷有如馨香的朝露,但必需用纯洁的心,才能感受到此露由祈祷中流出的香甜,正如熟透的葡萄一般。一切烦恼在虔诚的祈祷中,就如太阳下的积雪一样溶化了。”
天主连天空的飞鸟都喂养,更何况在他葡萄园里工作的工人呢?他也谈到过关于福传生活与现世财富的比较,他肯定地说:我认为,假如在世上一天能赚一百块,那我传福音的价值可能就是一百万了,而且还存在天国里。
十二年的时间他在主的葡萄园里辛勤耕耘,挥洒汗水和泪水,兢兢业业;他用十二年的时间书写一个年轻神父的理想和青春,从宜黄到吉安,践行基督的爱,在牧灵福传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谦卑的耶稣:葡萄花很小,不易引人注意,但它却结出累累甜美的果子。主耶稣他不呼喊,不喧嚷,在街市上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依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