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德日进百岁冥诞时,教廷国务卿加撤洛利给巴黎公教大学校长写信,称德氏是“一个在生命深处被基督所征服而度整合生活的证人”。
而依撒格则是在亚巴郎100岁时出生的(号称百岁得子),这样,两弟兄间相差14岁。在这14年中,依市玛耳拥有长子的特权。
经过近50分钟的绕行,游行队伍从教堂大门返回,依次进入圣堂,开始了隆重的弥撒圣祭,由周伯泉神父主祭,徐麒方神父和百岁司铎张振华老神父共祭。
神父于74岁古稀之年申请至香港大屿山圣母神乐院苦修,25年之后的1997年元月,当神父百岁时,教宗特准宣发永愿,这在全球熙笃会是罕见的,亦打破教廷修院部的记录!
圣经记载,他是百岁老来得子。如此,亚伯拉罕是公元前2000年生人。这个时期,以色列这个国家还远远没有出现。亚伯拉罕是希伯来民族成型之前的“族长时代”的第一个族长。
又好比台湾的印顺导师,一生与打针、吃药结下不解缘,投入佛学研究,在他百岁的生命中,成就很大。我这一生都在病中,大家都不看好,认为我活不久。
我无以回报,只能祈求天主福佑父亲早登天乡,获享永福,祈求天主保佑义父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快乐,晋寿百岁。
一起感谢祂,我能活到百岁,如果活不到那一天,那么,我们就天堂再见吧!多么有深遂信德和开朗的老人,愿天主祝福他神形康泰、笑口常开、主爱常伴!
孙中山的题词是:“功盖三韩名万国,生无百岁死千秋。弱国罪人强国相,纵然易地亦藤侯。”章太炎题写了“亚洲第一义侠”,还有蔡元培等20多位名人题了词。
离别时,两人久久相拥、恋恋不舍、彼此勉励,好好活着,争取超过百岁。 老神父思索着:主教小我5、6岁,怎么就得了不治之症,要先我而去呢?他很快明白:不管寿数是长是短,都是天主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