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祈祷的内容当然还是教友们朝圣时的主要内容,但随着近年来各地教会越来越注重学习圣经、培训教友参与福传、屡次举办分享交流会等,使教友们的信仰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十字架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并引导人越来越趋向于十字架。十字架具有带头作用,引导人类的一切活动,特别在困难时候的临在和希望。
同时,愿意与其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分享这成圣道路的欲望也越来越强了。因为体会到上主时刻与我同在,我开始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快乐。
今天前所未有的是,作为一个基督徒必须意识到,他其实属于少数族裔,而且越来越成为世俗的‘世界精神’标准下的好的、明显的和理所当然的事物的对立面,恰如新约圣经所示。
他再也无法自理,全身虚弱和难以忍受的漫长岁月与他为伴:无法走路、只能费力地用微弱的声音说话,呼吸也变得困难且有时中断,饮食越来越困难。
从教会最初的历史来看,明供圣体并不是为了朝拜圣体,而是为了给不能参与礼仪的人的,那么人们越来越认为圣体尊高崇敬,后来就由这种敬礼转为了热心朝拜圣体。
随着社会的开放,各地教会的交流增多,教友们的视野也宽广了,慢慢地,台湾的教友们也变得能接受东方教会的圣像画了,并且越来越喜欢这种跟礼仪关系比较深的有着很多神学意义的东方教会的圣像画(Icon)。
可是她的腿疼越来越厉害,经常要丈夫背着她看病,却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女儿要养,她要看病,又没有钱,无奈的情况下,丈夫和她离了婚,这更增加了她的不幸!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检查出是麻风病。
为什么年轻人在告解圣事上越来越消极?其理由也不同:有人是不知怎样告罪,“我不知说什么”;有的认为每次告同样的罪,“没什么可说的”;有的羞于启齿,不愿将自己的隐私跟神父讲,尤其不愿意找熟悉的神长告罪。
有位神学家说过:今天的人越来越失去了做接生婆的技术。接生婆必须要等瓜熟蒂落,不可以硬生生地把孩子拉出来。性急是不成熟的表现,被急躁所捆绑,背后有担心和惧怕,从信德的角度来看是缺乏信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