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想要一个符合我们标准的天主,而不是敦促自己符合天主的标准;我们要一个跟我们一样的天主,而不是自己变成祂那样!如此一来,朝拜天主时,我们倾向于敬礼自己。
教宗说:「与基利尔宗主教的会面不是很久以后的愿景。我相信,希拉里翁下周来我这里就会协调下次会晤的事。宗主教要进行旅行,或许是在芬兰,而我则随时准备好前去莫斯科访问,去与弟兄交谈。
浪子回头的比喻,或者更好说慈父的比喻,非常动人,它把父亲的形象放在我们的眼前,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充分尊重子女愿望的父亲,即便这个愿望走向分离,不是父亲所要的,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把我应得的一份家产给我吧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有时候说:盟约不是创造的或建立的,而是给予的。天主说:“我在你我之间给予一个盟约”(创17:2)。 这种礼品和许诺的特点在与亚巴郎的盟约中表现的十分突出(创15及17)。
教会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作宗徒,不是每个人都能作先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圣史,不是的;但是我们所有人,无一例外,都能也必须是慈善,忍耐,谦卑的和平缔造者,等等。
面对这一情况,保禄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你们聚集在一处,并不是为吃主的晚餐”(格前11:20),你们在行另一种仪式,是外邦人的,不是主的晚餐。
因为作基督徒,首先及首要的不是要接受一种文化及与之相伴的价值观,而是要欢迎和珍惜一种联系,一种与天主之间的联系:天主和我,我自己和耶稣亲切的面容,是这种联系使我们成为基督徒。
因此,这是一个循环的进程,而且它的结论不是「一份理论声明、最后文件,而是教会的具体生活」。来自世界各地的贡献格雷奇枢机在致词的结尾解释道,世界各地主教团准备了108份全国综合报告呈交给教会会议秘书处。
因为真正的信仰是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是功利的目的,更不是为了猎奇。那些因功利目的而信的人,或是所谓猎奇者,必然会对信仰的态度犹豫不定,时热时凉,昨是而今非,甚至背道而行。信仰,是追求永恒的幸福。
学习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区沈斌主教组织大家学习了教宗四旬期文告,陆惠柏神父从修道人救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我们尽责不是出于不得已而是出于自愿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醒大家要善尽司铎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