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播种”之所以让人奋进,因为播种者坚信,即使他不能亲尝丰收的喜悦,将来必有人“含笑获享收成”,信德和望德交织在一起使他如此执着,锲而不舍。
“兄弟,再见,终有一天我们要相见”,这是神父的二姐刘翠林的泣言,短短几个字,却道出了亲人们对神父无尽的思念;最让我震撼的是刘文林神父写给母亲的六封书信。
答:他给了本雅明三百银钱和五套新衣,显示他对亲弟弟格外的疼爱。10.问:若瑟送别兄弟时,特别叮嘱了什么?答:他提醒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不要争吵,可能是担心他们在讨论过去的事时互相指责,引起纷争。
用餐时间,如家中无人,安兰英就自己在家做好饭后,亲自给老太太端过去。不仅如此,老太太大小便时如果赶上安兰英在,她就给老人清理擦洗。来自邻居的这份爱心深深感动了老太太,同时她对信仰也产生了好感。
然而,最重要的不是去寻找祂,而是让祂来找到我并亲热地抚摸我。这就是耶稣圣婴以祂的临在询问我们的问题:我是否允许天主爱我呢?
依撒意亚先知在旧约里说过:他必要亲自来拯救你们!(依35:4)主耶稣的名字指示了他救世的任务。经上说:你要给他起名叫主耶稣,因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
此外,耶稣不单叫我们为众人服务,也以身作则,在最后晚餐时,束起腰巾,亲自为门徒濯足。祂告诉我们:「人子不是来受服侍,而是服侍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
那时亲人们都惋惜说:小时候在祭台上辅祭像小天使,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父亲因为我的堕落伤心透了,他忧伤地对我说:儿子,你再不能这样下去了,这样会毁了你的一生,你是教友,这样下去又怎能进入天国呢?
耶稣基督是传播福音的典范,他的教导、事迹及毕生传报并因而致命的天国喜讯是教会宣讲教理的内容,我们可从圣经中耶稣主动地亲近人,在心理上、在具体环境中陪伴人的具体事例中有所启示。
她救出了37名弱智儿童,试想这些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可怜孩子,如果不是德肋撒姆姆,他们哪里还有命呢?摘自《桃红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