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的一种病态,因为总想表现自己是奇特的、自尊的,只想争得他人关注——人们会怎么认为我?其他人怎么看我?但这往往是一条令人压抑、焦虑、沉溺,和使生命麻痹的,不正确的路。
我觉得好奇,妈妈是从不出门的家庭妇女,怎么知道这里有教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地问她。她说:“人要做个有价值的人,我在你工作忙时就出门与村里的人谈谈家常,聊聊信仰,多做多了解,就知道了。”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或者困扰,家长就会说:“你想想,如果是小德肋撒,在她遇到这件事情之后,她会怎么处理?她会怎么回应?她会怎么做?”
进教经历韦微出生于台湾高雄的一个教外家庭,1960年的暑假,高雄的一位高中生来到韦微的村子里给孩子们讲圣经故事,韦薇和四五十个教外小朋友每天下午带着小板凳,到村子里的一个菜市场去听讲。
怎么神父来了,反而迟疑呢?我爱人就说出了自己的疑虑和担心。贞女又详细介绍了神父的情况以及她们对神父的印象说:范神父在辅仁大学毕业,1950年晋铎。
据了解,一是有些孩子的父母根本拿他们没办法,大人无论怎么劝说,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甚至去逛大街,就是不去教堂。二是父母根本没有强调孩子主日必须进堂,孩子谎称在家做作业,大人便开了绿灯,任其而行。
这是多么美丽的事:天主甘愿请求你来烦扰他、纠缠他、追逐他,但是,我们若不现身,怎么能成呢?祈祷的另一个要素就是我们必须参与其中。如果没有来自我们本身的努力,就不算是祈祷。
爹妈把那么厚一本老式《圣教日课》一字不差地熟记于心,玫瑰经、苦路经、圣月里的各种经文,我看着经本都会念错,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无法想象。
教友经常会问:「天主怎么可以创造了地狱,为什么他会想到一个痛苦的地方?」 阿莫尔特神父细述恩师曾嘲讽魔鬼的一个情节来解释。他说:「您要知道,当有人附魔时,驱魔人和魔鬼之间就会有对话。
消息传到任某某耳里,犹如晴天霹雳,本来大女儿的和睦家庭,怎么一下子变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