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司祭把圣灰涂在我们额头时,重复念道:「你要记住,你原来是尘土,将来还要归于尘土。」比喻中的富人和穷人都死了,而这比喻的大部分故事是发生在二人死后。
他胸怀大爱,德慧兼备------一位天主的司祭,以摄影棚做他的祭台,街头、校园、民歌餐厅、社团更是他的讲台-----大地为祭台,奉献半世纪。
在宣武门购置“北京会院”即今北京南堂前身,并且有200人领洗入教,不少为朝廷高官,其中最有名的当推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著名学者、工部都水司郎中李之藻,监察御史杨廷筠。
只有在犹太历的七月初十,当大司祭进入至圣所时,才在约柜前正式读出这个词的准确发音。
面对如此苦难,我们发现并体验到耶稣大司祭的祈祷:「愿众人都合而为一!」(若十七21)多少人每天发挥耐心,传播希望,小心谨慎地不散播恐慌,而是促进共同责任。
这就是当时的经师和法利塞人、以及司祭阶层的撒杜塞人在煽动群众、残害主耶稣的一个方法。
在弥撒圣祭中,他一方面临在于司祭之身,……另一方面,更临在于圣体形像之内,他又……临在于圣事内,因而无论是谁付洗,实为基督亲自付洗。他临在于自己的言语内,因而在教会内恭读圣经,实为基督亲自发言。”
身为司祭匝加利亚(希伯来文直译为雅威记忆或纪念)与妻子依撒伯尔(上主是我的誓言)“在天主前都是义人,遵守上主的一切诫命和礼规,无暇可指”(路1:6)。
祂爱了我们,并以自己的血,解救我们脱离我们的罪过,使我们成为国度,成为司祭,以侍奉祂的天主和父。愿光荣与全能归于祂,直到万世万代。阿们(默1:5-8)。
主耶稣基督,我们的大司祭已经进入了天堂,祂会圣化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个为了福音而做出的选择(希4:14-16)。所以,在基督徒团体内,无需高傲,也不必自卑;不能欺压人,也应该对于不义的言行进行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