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外邦人宗徒的“逾越经历”不是“向内和获取安慰的宗教信仰”,如同今天某些教会运动所呈现的那样,教宗称之为“客厅式的灵修”。相反,正是与主的相遇,在保禄的生命中“点燃了福传的热火”。
马尔谷生于耶路撒冷一个富有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早期的他同巴尔纳伯追随圣保禄宗徒,后来他跟随伯多禄宗徒传教,之后又去了小亚细亚,他是伯多禄和保禄宗徒的好助手。
教宗于是邀请新被祝圣的总主教们注意掌握基督信仰教会两千年来赖以生存下来的四大要素,即宗徒们在训导上的坚忍不拔、共融、圣体和祈祷。谈到第一个要素,教宗指出,信仰不是一种泛泛的修行,信仰有具体的内容。
当他跑到约培,便仓皇登上一艘开往塔尔史士(大约在西班牙)这座港口城市的船,准备远走高飞,犹嫌躲避得不够隐蔽,还下到船的座舱,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放心大胆安心落意地沉沉睡去。
所谓天下第九关,史书上也有“西出娘子关”的描述,使我们又对历史多了一点直观了解。
教宗本笃十六世引述宗徒的经验,他们以耶稣的名宣布喜讯(宗徒大事录5:40ff)。「宗徒的继承人预期要多次受鞭打,以现代人的方法宣讲基督耶稣的福音。他们要欢欣,因为他们为主受苦是值得的。
(参看玛38—20)谷16:15—20;路24:47—48)3、宗徒大事录:1)、五旬节以后,原来出于害怕,三次背了主的伯多禄,开始无所畏惧地宣讲起耶稣来。
在为宗徒洗脚的时候,“耶稣换下光荣衣裳,穿上人性的布衣,成了一个奴隶。他洗宗徒们肮脏的脚,使他们有资格参与他所邀请的天上神宴”。
教会愿意经由一片辽阔的视野,引导我们沿着救恩史的道路,也就是从万物的创造,经过挑选民族,以色列选民的获得自由,直到先知的见证。因着这些见证,整部救恩史越来越明显地走向耶稣基督。
圣史那句似乎旁白的话重复地感动了我,他说:「在客栈中为他们没有地方。」我们必定会问:如果玛利亚和若瑟敲我的门,事情会有怎样的发展。会有地方招待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