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那些成为教会成员的人们来说,个人的身份和归属于信者的团体其实是同一现实的两个方面。除此之外,一个真正的个人生活不可能只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在性的被动的状态。
她回忆说:“正是那时候我发现那是真正的磨炼,信心并不是靠感觉行事,有句话说得好:‘上主给了我一个应许,我可以通过选择使它成为现实。’
变性、堕胎、代孕枢机也回应了关于变性的一些提问,将其视为“试图创造现实”的倾向,这使人感到自己“无所不能”,以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意志就能够创造一切,仿佛在他之前什么都不存在”。
当时,人们用蜡板写字;回到今日现实,可以说,玛利亚将自己当作一张白纸奉献出来,上主在这张白纸上能随意书写。
现实有时很残酷,我们料想不到的或者不愿意看到的,却出现在某某神父身上。
的确,现实告诉我们有多少神长和信友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这样的含泪播种。我们都有这样的信念:含泪播种是我们的任务,而含笑收获是天主的安排。
确实是匆忙,在我们的生活现实中如此匆忙,以至于经常阻止我们去感受怜悯。那些认为自己的旅程必须优先者不愿意为别人停下来。
问12:这显示出什么样的信仰现实?答:即使是被拣选的先知,也会有软弱和疑虑。但天主会不断地坚固祂所召叫的人。我们也应当相信,天主若派遣我们,就一定赐下必要的恩宠和能力。
所有这些动词都是陈述的语气,因为一个新的现实已经在基督的复活中产生,这个现实就是信德开了一扇门。圣咏第一百一十七篇这么说:这是上主的作为(咏一一七23),而在我们的眼中神奇莫测,指的是信德的眼晴。
宗教的心理调适作用*宗教通过提供特殊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引导信教群众在超现实的宗教境界中超越现实的苦恼,从而促进他们内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