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个人相反光明的生活;恶意地攻击真理,拒绝仁爱与善良,违犯公义道德,以及执迷的堕落行为和态度已经否定了真善美圣,把自己陷于不仁不义的黑暗中,给自己定了罪。
聖經告訴我們,這敬畏的神恩是智慧之基(箴1:7),它是光榮與喜樂(德1:11)天主聖神,感謝祢賜我這重要的敬畏神恩,使我從此痛恨罪惡,即使是最小的過失都不敢犯罪得罪祢。
所以,《圣经》的主题毫无疑问就是——救赎,也就是处在罪恶和死亡中的人如何才能脱离罪和死,恢复与天主破裂了的关系。
新的教会法规:侵犯乃严重罪行在21世纪初,圣座在处理侵犯案件上著手并落实了教会法规的深刻革新,针对惩处、程序和职权进行修订;这尤其归功于拉青格枢机,即后来当选教宗的本笃十六世。
罪有时是隐性的,需要时间和辨别(隔离观察);有时是公开扩散的,需要立刻切断(烧毁衣物)。司祭代表天主审判与洁净,提醒我们要常去告解,让灵魂得洁净。15.问:耶稣在新约中如何对待癞病人?
答:这些是偶像崇拜的象征,天主命令完全清除,避免引诱子民陷入拜偶像的罪(申7:5)。教会教导我们也要“在心中除掉偶像”,即弃绝一切替代天主的事物(参《要理》第2113条)。
富有不是罪!主耶稣教导我们,天主希望我们过丰盛的生命(若10:10);同样的,贫困也不是福气,而是自己或者他人的罪造成的不公义。
教会教导:这体现了罪的意图(即主观恶意)在判断中的重要性。天主鉴察人心,教会在处理罪过时也区分“有意”与“无心”。问3:若以色列疆域扩大,还要增加避难城吗?(19:8–10)答:是的。
圣经中所说的爱,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忽视罪或颠倒是非,将不道德也说成是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爱是什么。第一就是爱天主,谁有此爱,他就要全心、全灵、全意、全力地爱天主。
教宗还特别设立了“慈悲传教士”,赦免那些保留给宗座赦免的罪的权力,让人能轻易感知天主慈悲,并与之相遇。三、获得禧年大赦的规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