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5:45)这正是让我们将以前的私爱、俗爱、圈子爱,向他的圣爱、善爱、神爱转化。他也强调指出: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还有什么赏报呢?税吏不是也这样做吗?
放眼身边,我们便不难发现,那些常被愁苦烦恼所困扰的时段(包括自己),都是因为远离天主圣爱所致,觉得别人讨厌不顺眼,正是由于自己爱的流失爱的错位或多或少已沾染了俗爱、私爱、偏爱、本性的爱、肉情的爱、圈子的爱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来,我们私下到偏僻的地方去休息一下!』因为来往的人太多,使他们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他们便乘船悄悄地往偏僻的地方去了。」神父修女可借机安静下来重整自己。
教宗同时也感谢「公共行政人员懂得善用城市和境内的一切现有资源,不顾私人和党派利益,真正寻求众人的福祉,优先关注最弱势的群体」。这一切「若没有天主的恩宠、天主的慈悲,就不会发生」。
身处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私己的时代洪流,我想我们所需要的,应是跨越种族纷争、党派色彩与阶级差别的一种互助精神。或许,目前在社会上最欠缺的,就是这半块饼干吧!
本堂胡连江神父和读经群的家人们在一起真情唱圣歌:《这条路我们一起走》。大家一起祈祷,感谢天主的恩典,感谢天主圣神的助佑,使大家一起走完443天的通读圣经的路程。祈祷后大家自我介绍,互相认识,彼此了解。
我们应邀在全国、西安、武汉和河北等大修院进行神师培训,把福音更好地传达给修士们。如,1997年曾有一位神父到全国修院讲圣母月道理;1998年曾在武汉开展有40多位神父参与的培训。
可喜的是:2005年共有110多位慕道者在洪家楼教堂领了洗,成为了教会的新成员。同时堂区也培养了一批能言善道的福传骨干。
陈神父的家在辛亥革命最后一天,搬迁到董家渡暂住在堂里,那时陈忻德只有三岁。后来陈家在董家渡购了土地,盖了四座房,其中一栋是楼房。他们每天早上到董家渡堂望弥撒,下午拜圣体。
一次饭后我向刘主教提出了回趟家的要求。老主教出了饭厅用浓重的天津话答复我:“刚来才几天就要回家?有吗事非回家不可?修道人哪?如果一定要回去,还不如不来呢!”闻听此言,我暗自嘀咕,咳,老人家这么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