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可爱的,不管他是什么年纪,用爱去对待他们是不会错的,他们也会主动地走近你。
我们要时时心存善念,扶弱助残、安慰忧苦、多行善事、关注穷人、关爱穷人,耶稣要求我们无条件地对待穷人,当他们正伸出可怜的双手,我们有义务周济他们、哀矜他们。
分辨能力培养我们的视野和心胸,以极有必要的体贴之心对待向我们敞开自己心灵深处的人,帮助他们接受光明、平安和慈悲。然而,一些走近告解亭的人有可能处於令人绝望的情况,也有可能受到精神困扰。
教宗阐明,基督徒的希望具体地表现在以卓绝独特的温和、敬畏、仁慈对待近人,甚至宽恕伤害我们的人,意识到不可以恶制恶,而应以谦卑、仁慈和温良战胜恶。
是那些哀恸的人、温良的人,他们心地温和;是那些饥渴慕义的人,他们为正义抗争;是那些怜悯人的人,他们仁慈地对待他人;是心里洁净的人;是缔造和平的人;是那些为了正义、为热爱正义而受迫害的人。
耶稣对此很了解,因此耐心对待门徒们,向他们坦言,尤其先他们而行,走在他们前头。教宗说:门徒们在路上心不在焉,所关心的事物不符合耶稣的‘方向’和祂完全承行天主旨意的心愿。
这积极的回应就是要我们对主满怀信赖,并将其转化为对他人的爱德,在生活中以宽恕对待弟兄姐妹,将希望和慰藉带给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真情,播撒和平,以热忱、喜乐、慷慨、去吸引人,爱人,并建立共融的团体。
耶稣邀请他们反思自我,一句反问谁没有罪,以男女平权的梅瑟法律平等对待,男性们无法再继续定罪事项,否则就是自我判决。所以,逐个离开现场。
教宗强调,为了培育与呵护你们的圣召种子,你们必须温柔地照看它,就像对待孩子或病人一样。如果在我们的团体、我们的司铎团、我们的堂区内,缺乏人性温柔的层面,苗芽就会长不大,停止生长,终将枯萎。
教宗解释道:「我们任何人都不是物品,而是人类;身为人类,我们拥有希望的幅度,绝不能被当作物品对待。我不等同於一个服刑人号码,而是一个带来希望的人,因为我愿意孕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