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胡适曾经说过:“谋个人灵魂的超度,希冀天堂的快乐,那都是自私自利的宗教。尽力于社会,谋人群的幸福,那才是真宗教。”
1991年,台湾发行的名人纪念邮票中,他被选入。1980年圣诞节那天,他在美国给我寄来一大册圣经邮票,那是珍贵的世界圣经历史,也是他对神学研究的部分结晶,可惜不知在哪个口岸失落了,当年我也不便追问。
如:透过网络,我们发现基督新教的弟兄姐妹们对人际关系与音乐的重视,以及他们在学习圣经与福传的激情等方面,是多么地值得我们谦卑的学习;通过阅读一些教会书籍,我们才会得知基督的信仰对世界文明、科学家与名人的影响是何等深远
可见捕星追名(明星与名人)的风气已经泛滥成灾了。如果换在今天,耶稣的门徒也可能会有很多粉丝的。当今的许多神父中就有很多的粉丝追求者。
一时间,张凤娥成了名人,小学生见了她敬少先队礼;老师在课堂上也常常以她为榜样教育学生;政府干部做思想工作也以她的事迹当典型。
很多人都说服不了喜欢刨根问底的这哥仨,神父也大伤脑筋,刘希合三次登门拜访,都没有成功,第四次去时刘希合站在历史角度给他们分享从三皇五帝敬仰上天,到明清民国,列举了徐光启、吴渔山、孙中山、张学良及华罗庚等名人的信仰人生
2003年5月的一天,作家徐鲁给我打来一个电话,说他们出版社准备做一套20世纪的名人传记丛书,其中有一本德兰修女的。他说我来写最合适了。我当即就答应了。因为德兰修女是20世纪我最尊重最仰慕的人。
中国教会神职人员和教徒又多了一位可效仿的榜样、典范,而且是载入中国史册的名人。
耶稣是我们人生的典范,世界许多名人都有这样的共识。汤恩比(Toynbee)说耶稣基督是最崇高之道德目标,是至圣至善的超人。
其中有不少颇有建树的名人:求新船厂厂主、上海总商会会长朱志尧;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和语言学家、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兄弟。著名企业家、慈善家陆伯鸿亦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