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特长都得到了发挥:段毓平从教唱圣歌入手,配之以牛粉娥的电子琴伴奏,很好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闫增荣的教理讲授能将教会当信的道理、当守的诫命、当行的圣事等有条理地讲出来;常丽珍、闫文华、刘巧俊分别承担活动前后祈祷和分享的任务
许多在中国北方的教会都广泛使用中国传统乐器伴奏,如二胡、琵琶、横笛、锡塔尔琴、笙、钹、锣等。
就节目内容,笔者发现,很多演员采用了当下流行时尚的方式,演员们身着华美的服装在激昂的音乐伴奏下,舞姿翩翩,激情四射,甚至有些演员为了取悦观众,表演着时下流行的脱口秀,大段的台词不见一句甚至一个关于信仰的词汇
又如我们现在的小组长王建君,带领组员,到处献爱心,传福音,她虽然不太会说话宣讲,但她会做,默默的做,教堂的弥撒奉献款是由她收纳的,在礼仪中,她也学会了弹琴伴奏,所以她也是好组长,传教的带头人。
在祈祷中,有的老人宁神静坐,有的诵念玫瑰经,有的跪下默想,有的仰望马棚……在轻音乐的伴奏中,整个小圣堂弥漫着神圣的氛围。
教室内备有风琴等器乐,节日和瞻礼时就抬到大堂里去伴奏。教堂南面有一栋五间北屋瓦房,称神父房,是神父日常生活居住的地方。对面是一排南屋和东屋,教书先生等神职勤杂人员在此居住。再南边是仁慈堂(中等学校)。
意大利庞贝朝圣地乐队的青年也提供了音乐伴奏,为餐会增添气氛。爱心午餐活动由圣座促进新福传委员会筹办,明爱会和圣艾智德团体等慈善机构协办。同时,其他生活贫困的人也在罗马不同食堂和堂区享用午餐。
修女摇一下铃,大家就开始唱歌,有钢琴及几种乐器伴奏,节奏都相当轻快、响亮,是他们特有的歌曲,主题即是圣经里的《雅歌》和《圣咏》。
万历皇帝(1513-1620在位)对羽键琴非常喜爱,因此他让利玛窦创作一些能够由宫廷乐手演唱并用这个乐器伴奏的歌曲,利玛窦答应了皇帝的这个要求。利玛窦为皇帝创作的歌曲中,有八首一直流传至今。
这里的堂门口没有我们在国内司空见惯的场面,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大家在静静地期待着圣婴降诞,唱经楼上飘下来的轻柔和美的圣歌在管风琴伴奏下悠悠地回荡在圣殿上,回荡在信友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