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来临便让人生的向往,变成了现实可行的途径。他亲口对我们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
教宗强调,家庭是这些现实的象徵;在家庭中,认真维护稳固而富饶爱情关系的态度越来越稀少。教宗说:长久、忠贞、认真、稳固和生儿育女的爱情日渐被人冷落,被视为过去的老古董。
我从三筐受过创伤的苹果中选了一筐,我的梦和现实如此吻合,我的丈夫是三兄弟中的老大。改革开放后,我姑姑告诉我,北堂开门了,主日去望弥撒吧!虽然主日能参与弥撒,但就像例行公事。
在疑问中,他们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因此他们不去接纳,不去信仰,更不用说信赖天主了,你看这不是绊脚石吗?这和犹太人当时所追求的灵迹又有什么区别呢?耶稣基督就这样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创2:17)由此,死亡进入了人的生命,并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但人死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转变。人借着参与主耶稣基督的死亡和复活,他的生活和死亡获得了终极的意义。
最吸引我们的是张神父弥撒中的讲道:有圣经故事的分享,有现实人生生活经验的总结。他谦和、内敛而又幽默诙谐,讲到深处,常常询教友:我讲明白了吗?这样的问话如同泉水灌溉久渴的枯苗;犹如主恩沐浴我们的心灵。
而东道主演唱的《无比美丽的玛利亚》把我们又拉回了现实,在这慈悲禧年,我们借圣母妈妈的转祷,将普世教会献给慈悲的天主,全场齐唱慈悲禧年主题曲――《慈悲如同天父》,交流会到此结束。
换言之,人们不再关心谁是耶稣基督本身,例如祂的先存性、属性和位格,只关心祂在历史现实中的作为。这就是所谓研究‘历史中耶稣’的时代!
我相信在圣神指引下,小弟媳一定会投入天主的怀抱,那时母亲的期待会变成现实,不再自责。孩子们都归于天主,是二老的最终愿望,期待那一日的早日到来。
(咏119:105)与主相遇,我不再任性,因为主教会我如何去爱;我学会坚强,因为主带我一步步辨清现实。伤过,痛过,但一直都笑着;输过,败过,但从来没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