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就是如此运作,摧毁与之不同的一切,好能毫无阻碍地进行控制(181)。因此,教宗勉励青年向年长者学习,这种与年长者建立的关系能帮助青年发现过去鲜活的富饶,使之成为记忆。
这些看似「具有救恩力量」的习惯,实则无法诉诸于我们的根基,以及回溯我们年长者的记忆,使得我们在应对逆境时丧失所需的免疫力。因著暴风雨,刻板印象的伪装崩毁倒塌。
和天主一起生活,是我们人的“原始记忆”(创2-3),也是每个人内心最大的渴望。然而,作为基督徒,自从领洗开始,我们就有福气地每天和天主生活在一起。
闲暇之余,我从诸多的记忆中整理出四个故事,供大家品味欣赏。故事一:本土特色越南的信仰大环境很有特色。
我今以流水式的叙述按年份把我记忆中的文致和主教说出来,与众人分享。我与文主教的认识是因家父赵建中。
在我修道路上一年一年过去了,这些鼓励我的老人们也一个一个的离我而去,但是他们鼓励和关心的话语以及深情厚意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并一直激励着我。当我来到老人院,老人们一听是修士,也都在鼓励我。
有时记忆不单是痛苦,更有升华……图为唐山市南湖公园地震墙,左上为墙上镌刻的已亡教友之一开滦煤矿王秀兰:我的老伴徐德山是一个特别爱帮助别人的人。他是1962年我们结婚时才领洗入教的。
自从四年前一纸录取通知书召我南下,从此,故乡最鲜明的记忆莫过于央视那句记忆中原,老家河南的广告语。
据《燕京开教略》上篇记载:“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掘获之铁十字架,上镌孙吴年号,即天主降生后二百三十年也”。
倘若有错:不悔之,可耻;悔之,可冀;改之,可贵;彻改之,则可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时有发生,如影随行,也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