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动态来讲,就是效法基督,依照其生活典范而生活;以静态而言,既是集合这些生活经验而逐渐整合为修持身心的专门学识。
由生活的经验不难看出,生命的成长过程总是不断地在接受爱和给予爱中进行。父爱、母爱、亲友、师长之爱等,都是促使一个幼小微弱生命发育长大的动力。即使是无灵的动物,也有翼护自己下一代的天赋本能。
但是有一些却成了挂名的教友,对信仰生活不屑一顾,滑入了世俗主义,成了金钱的奴隶,钱牵动着他们,到处奔波,“好不辛苦”,他们的生活有时便是吃喝玩乐,更有……;有的进堂领圣事热心,一出堂门便忘了圣事的意义,
当然,人应凭靠自己的天赋和劳力,取得生活所需,这是很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过度物质欲望,则会阻碍人类开放自己,以接纳造物主以及同侪的弟兄姊妹。
领养是一个透过‘接受’来治愈‘失去之痛’的生活故事。但需要接受这痛苦不会完全消失。领养是父母与子女共同背负同一的十字架,并透过拥抱这个十字架、视它为子女生活的一部分,来减轻痛苦。
比菲枢机主教说他是一位导师,一位典范,因为他是令人信服的不可见的世界的见证。
斥资14.4亿人民币,施工10年,占地30万平方米,坐拥450多亩树林,有教堂,有健身房,有活动室,有诊所,有图书馆,有温室……你能想到的或者不能想到的生活所需这里都有,而这并非高档住宅小区
象征着她已死于自我,全部献于天主,只为天主,只在天主内生活。1938年11月的一个夜晚,称为水晶之夜,犹太人在德国的会堂被纳粹放火,犹太人的商店被掠夺、破坏,三万多犹太人被逮捕入狱。
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没有适当的参照典范,把天主设想为父亲也成了问题。
耶稣正是藉着与门徒们一起用餐的食物,留下一个祂日後临在的典范和标记。对我们基督徒而言,耶稣就是成为血肉的圣言。因此,耶稣天主子自我奉献的一切,包括祂的天主性,都是藉着降生成人作出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