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信宋树文)4月10日晚,2000余名教友齐集山东平阴县胡庄总堂,参加复活节前夕礼仪。弥撒中,有114位慕道者领洗入教,这是本堂区历年来复活节领洗人数最多的一次。
随之而来的是教会医院被充公,陈柏庐神父被下放到鸡泽县东屯庄农业社接受劳动改造。尤其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的红卫兵曾数次想利用万人批判大会,用“武斗”的方式,致陈神父于死地。
在佘山修院上刘健老师《中国教会史》一课时,他亦说过:文化是信仰的载体,基督信仰想要成为中国人的信仰,就必须深入中国文化本身,而不是脱离!
姚公一生阅历丰富,既曾担任本堂,亦曾担任校长,既曾服务修道院,亦曾负责出版社。公之一生可谓对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牧灵做了很好的综合。
同一时间,亦有教友怀念起梵二前的优秀传统,例如拉丁弥撒、日课等,加上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亦提倡各教区可按自己的具体情况,由神父为教友主持拉丁弥撒,亦同时提倡教友重学拉丁文。
统计数字虽有其局限,但亦能让教友对教会现况有一初步和概括的了解。数字背后,实质是教会生活与牧民挑战,邀请教友在各自岗位中更好活出福音精神。
世界主教会议秘书长老楞佐.巴尔迪塞里(LorenzoBaldisseri)枢机亦乐见全球各地对会议的投入。他说:「我获邀到意大利不同地方演讲,近日也在巴塞隆纳与欧洲的代表一起。」
而新版的《弥撒经书》多了一篇《总论》,其讨论的,不仅仅是礼规,亦包括了教理、灵修、礼规背后的意义,当然也包括如何举行弥撒。弥撒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圣道礼仪和感恩礼仪。这两部份密切结合,形成一个敬礼行动。
温立光关怀智障者成长的表样,带动各地开展相关服务,香港信和光团体的成员亦感谢温立光对他们的启发。教宗方济各得悉温立光离世后,五月七日表示,一周前与病重的温立光通电话,向他致谢。
Dr.ManueldeLemos上周一亦与代理行政长官梁维特会晤。梁维特对澳门仁慈堂成立四百五十周年表示衷心祝贺,相信澳门仁慈堂在仁慈堂国际联会亚洲副主席飞安达领导下,将为澳门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