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抛弃了师父,把他留给刽子手的门徒们不是更有理由不再去回首不堪的往事吗?可是,整部新约一致作证:门徒们既不能忘记耶稣的遭遇,也不能对耶稣的遭遇缄默不语。
这8个团体是仁爱善会、福传小组、卫生组、唱经班、大学生联谊会、扶贫基金会、礼仪组和送圣体组。每年举办三次大型学习班(每次都有从全国各地来自不同堂口的教友参加)。最近又选派了6名送圣体员。
这样说并不是要修改弥撒,废弃讲道,而是说在很好贯彻梵二精神、发掘礼仪深刻内涵的同时,今后还要大力开发双向性的、能激发教友主动性的措施和机制,比如类似基督教的查经班,或者类似于南美的“基基团”等活动。
当天的福音记载门徒们在耶稣跟前因忘了把饼带上船而互相谴责。教宗提醒说,耶稣或许笑着看祂的门徒们吵嘴,邀请他们提防法利塞人和黑落德的酵母。可是门徒们坚持己见,没有聆听祂的话。
主耶稣在世时,为坚固门徒的信德,给了门徒们很多应许。现在让我们怀着信赖之心,重温主耶稣对门徒,也是对我们的应许。
教宗对信友们说,就如“有许多群众与耶稣同行”那样,“你们众人来到这里为聆听耶稣的讯息,做祂的门徒”(参阅:路十四25)。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承认,跟随基督,做祂的门徒“并不容易”。
当天礼仪选读的福音讲述复活的主耶稣陪伴两位门徒走向厄玛乌的旅途(参阅:路廿四13-35)。在讲道中,教宗首先阐明,「基督信仰不仅是教义、处事态度或是文化习俗」。
依50:5-9;咏116:1-9;雅2:14-18;谷8:27-35主耶稣在祂的人生十字路口问了门徒们的两个问题,不仅是邀请门徒们对祂自己的认识,而且也帮助门徒们对他们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协助门徒们认识身边的人
在餐桌四周,主耶稣与十二门徒身着汉服,头盘发髻,或站或坐,表情不一、神态各异。
来自路加福音关于复活的记载(路24:13-35)前半部分为我们描述了在困难中失望的门徒们。他们本来满怀希望地跟随着主耶稣,现在却低头返回原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