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宣发服从圣愿,他就是完全自由地决定自己不要自由,为了主耶稣的缘故牺牲自己的自由,耶稣曾服从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
文曰:“皇帝谕祭……故汤若望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汤若望,来自西域,晓习天文,特界象历之司,爱锡通微教师之号。遽尔长逝,朕用悼焉。特加恩恤,遣官致祭。呜呼!
临终时在床上他说:“不要害怕,我虽死,但我的传教事业永不会灭亡。”金邦尼的传教行动蓝图是“非洲重生的计划”,这是他于一八六四年在圣伯多禄墓前祈祷后得到启示而写成的。
为什么死?但只知此一生,就要好好珍惜。否则,就会产生悲观、寂寞、空虚、无聊,畏惧,导致心理矛盾,既轻视人生又害怕死亡,忧心重重,以至走向黑暗,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又因他自己的圣死、复活成了分施恩宠的宴会———感恩祭。在感恩祭中,大家一起去聆听圣言,大家一起去领受同一的基督体血,这是团体共融合一的表现!
“当我们还在软弱的时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时期为不虔敬的人死了,为义人死,是罕有的事:为善人或许有敢死的;但是,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了,这证明了天主是怎样爱我们。”
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正是耶稣上耶路撒冷城的途中,因这次主将去赴死,他要顺服天父的旨意。因此,耶稣此时此刻最需要的不是食物的款待,耶稣最需要的是安静与力量。玛尔大虽是为食物忙碌,但并不是主最需要的。
耶稣爱我们,甚至无条件地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他在弥撒中重演十字架的祭献,而且捐出身体作我们的食粮。他走上苦路,是为给我们树立榜样,教我们学习服从天父的旨意,学习耶稣的爱和宽恕,把爱心施予迫害我们的人。
耶稣遵照天父的旨意死在十字架上,为把救恩提供给全世界,祂以牺牲到底的态度彰显爱。这爱拥抱所有人,不错过任何人。这爱延伸至每个时代、每个地方,它是永不枯竭的救恩泉源,我们每个罪人都可从中汲取养分。
因此,在约纳堂被人残杀后,达味曾痛心哀叹说:哎,约纳堂,对你的死,我极度哀痛!我的兄弟约纳堂,我为你万分悲伤!你爱我之情,何等甜蜜!你对我的爱,胜于妇女之爱(撒下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