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说得好:“最美好的还有待来临,最美好的还有待实现”。基督信徒了解这一切,自然会以非常宁静的心情看待死亡。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把一生的精力,全部用在救助穷困、流浪、无家可归和有灾难的人,被称为大慈善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死后印度以国家元首的礼仪为她送葬,光荣了天主及圣教会,她是我们效法的最好榜样。
当时,还有与耶稣熟识的人以及从加里肋亚跟随他的妇女,也一直陪他在十字架下。其中有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玛达肋纳、雅各伯和若瑟的母亲玛利亚与载伯德儿子的母亲。
真福德勒撒修女亲手创立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总会长重申,修女们将继续积极致力于捍卫生命运动——捍卫从受孕到自然终结的人类生命。
答:三松感到被羞辱,认为这次若攻击培肋舍特人,是理所当然、不需负责的。问4:三松用什么方式报复?
他曾经在德肋撒姆姆的垂死之家做过一个月的志工。近年来从事散文写作,提倡社会关怀。其作品传达出的关怀弱势群体的理念,引起台湾社会广泛的反响。
如果这就是艺术家的目光,那么天主注视我们的目光则更是如此:天主在纳匝肋的那位少女身上看到了天主之母;祂在约纳的儿子渔夫西满身上看到了伯多禄──可以将教会建立在上面的盘石;祂在税吏肋未身上认出了圣史玛窦;
全能的天主无所不能,为了照顾他宠爱的选民亚巴郎,在亚巴郎100岁上,赐给了他一个儿子叫依撒格。
1996年夏天,我们姐妹俩在西班牙度假,住在马德里的朋友德肋撒家,她是位非常虔诚的教友,在罗马教书,我们住在同一座会院里。
朝圣团到达以色列后首先来到加尔默罗山、圣母领报和耶稣童年隐居的纳匝肋、加纳婚宴原址、大博尔山耶稣显圣容教堂、约旦河源头等。朝圣的第一天就让教友们兴奋不已,感动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