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宜昌伯达尼家庭读经活动已举办了4期,累计参与者超过50人次,更多教友被感动参与每天的读经分享活动,圣言在分享中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更多人信仰经验被激活,灵性生命得更新,精神面貌得改变。
纳瓦特尔语、克丘亚语和瓜拉尼语等不同印第安方言演唱的歌曲,以及圣伯多禄大殿内所有把瓜达卢佩圣母奉为本国主保的各国国旗,为当天的弥撒渲染了喜悦的气氛。
阿维·梅洛神父《这是我的母亲:与玛利亚相遇》一书是亚历山大·阿维·梅洛(AlexandreAwiMello)神父与教宗方济各在圣玛尔大之家一次谈话的记录,其中明确反映了这位教宗关于圣母玛利亚的神学
佳真妮于1933年7月22日,圣女玛达肋纳瞻礼,诞生在纽约市民卡罗尔(Carroll)之家,母亲埃塞尔·丽塔(EthelRita)父亲拉斐尔·伯多禄(RaphaelPeter);她还有两个兄弟雷蒙德(Raymond
当耶稣受难前几天非常荣耀地进入耶路撒冷圣城时,很多群众曾前呼后拥地高呼“贺撒纳于达味之子!因主名而来的应受赞颂!贺撒纳归于至高之天!”
德肋撒修女经常会给人们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建议和忠告。有一次,一群美国人来到加尔各答拜访她,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在访问的过程中,他们请她就如何与自己的家人相处提一些建议。
圣座驻叙利亚大使泽纳里(MarioZenari)枢机向本台感叹道,「圣诞节是耶稣圣婴的节日,是圣家的节日。我们直接想到受苦最深的叙利亚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
多达二千一百五十一位名叫玛利亚的妇女,聚集于印度喀拉拉邦古鲁维伦格的圣玛利亚总堂,参加九月八日圣母诞辰的庆祝活动。 她们来自戈德亚姆及附近地带,以至更远的地方。
1996年,拉马纳比修院建于弗洛雷斯岛,居民大多数是天主教徒。图1(亚洲新闻)-两位执事将于6月28日晋铎,是多年来的祝圣礼,在拉森能(中爪哇)的熙笃会圣玛利修院举行。
18岁那年,她加入了爱尔兰修女团,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传教,在那儿她取了“德肋撒”这个教名。她在加尔各答的一所教会中学执教17年,人们称她为“德肋撒嬷嬷”。 38岁那年,她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