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善撒玛黎雅人”比喻中,那被抢劫和殴打者的近人是怜悯他的那个人。教宗说,“众所周知,犹太人蔑视撒玛黎雅人,视他们为外邦人。因此,耶稣选择撒玛黎雅人为比喻中的正面人物并非巧合。
当天福音讲述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的比喻,他们两人上圣殿去祈祷,但只有税吏真正的“到达天主台前”,因为他谦卑地展现真实的自己。
福音圣路加福音15:3-7这一段福音也就是著名的「亡羊比喻」。这是耶稣最感人、最直接描绘祂圣心之爱的比喻之一。耶稣圣心节的核心正是:基督那寻找罪人、怜悯罪人、并为罪人悔改而欢喜的爱。
藉着这台盛大的感恩祭,教宗本笃十六世以《若望福音》中葡萄树的比喻带给在场的人们希望的话语。教宗指出,主耶稣以这个比喻来说明我们属于他,同时也属于彼此。
为此,耶稣以一个建屋的比喻为山中圣训作出结论,比喻也清楚显示末世审判的脉络,是一个警告性的例子。这种比喻原属于“区别性的比喻”。将房屋建造在不同的基础上,将导致不同的后果。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记述了古圣若瑟被亲兄弟卖给外邦人的事迹(参阅:创卅七3-4,12-13,17-28),而福音讲述的是葡萄园租户霸占庄园、杀害园主儿子的比喻(参阅:玛廿一33-43,45)。
教宗接着表示,这让我们联想到另外两个人,即荡子比喻中的长子(参阅:路十五29-30)和几天前在福音中听到的那位没有名字的富人(参阅:路十六19-21)。这位富人不关心别人的痛苦。
今天福音给我们呈现一个悲剧性的比喻,和一个令人伤心的结束(参阅玛21:33-43)。一块地的主人种植了一个葡萄园,他好好看顾它,后来必须离开,他把葡萄园租给居民。
比方说今天的弥撒礼仪邀请我们反省着名的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参见路10,25-37),这个比喻把我们引入福音的核心,那就是爱天主和爱近人。可是谁是我的近人呢?那位和耶稣对话的人这麽问耶稣。
教宗良十四世在冈道尔夫堡的宗座堂区维拉诺瓦的圣多默堂主持弥撒,在弥撒讲道中省思了“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比喻,强调其目光透露出天主对我们的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