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使人扼腕唏嘘!按理说,他们的社会地位、知识程度、生活条件都比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草民百姓强得多,然而却在人生旅途中忽然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作为一个教友,最重要的是他的信仰是否根深蒂固。在一个不信仰的社会中,在一个信仰占少数的团体里,在一个有信仰会直接威胁、侵犯自己的切身利益时,要坚持自己的信仰,确实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他在为信德年的要理讲授中谈了信仰的理智这一主题,强调信仰不但不反对科学,反而支持促进人类利益的科学研究活动。教宗又指出,赞同信仰,人的理性不会受伤害。 虽然如此,信仰同人的理性有何相干?
宗座文化委员会将于今年2011年3月24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开启外邦人庭院活动,鼓励信徒和非信徒之间的交流和聚会。宗座文化委员会报道说,外邦人庭院活动开幕时会分成两个主要部分,讨论庆节活动。
生活的变化让人应接不暇,短短十几年,好像什么都变了。
教宗方济各藉此机会致函帕多瓦双楼(DuePalazzi)监狱的服刑人表示,我们需要文化的皈依,好使服刑人永远是拥有尊严的人;惩罚不应是他们生命的终结,要让每个人都能渴望美好的未来。
此外,保禄在向外邦人宣讲福音时,也常先欲使犹太人皈依信仰,再由犹太人向外邦人扩散;三、在罗马帝国的城市内,政府和市民对宗教的宽容度更大,保禄在城市中的宣讲几乎没有受到来自罗马政治方面的阻力。
我们基督徒的信仰,一般在风平浪静的顺境中容易表现为虔诚,但万一遇到不可承受的突发事件或是在逆境中则可能表现为脆弱或是失落,这样的信仰实际上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
长大以后,虽然常为儿时的幼稚哑然失笑,但对“你为什么要信教”这个严肃的问题却真的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维系这份已得的信仰。信仰于我,就好象受托保管一件物品,做到“完璧归赵”就算完成任务。
同样,我们的信仰话语应是对基督奥迹的揭示或在言说中基督奥迹的临现,在言说中主礼与参礼达成生命沟通一起步入基督奥迹。然而,从我个人的经验发现,教友们的日常话语与礼仪信仰话语相差很远。